小雪认为小豆子上钩了。
更加表现出卑微的模样抽泣的说:
“说,你说,姐姐不管提出什么,小雪都一定会照姐姐的意思做的。只为了能够让姐姐高兴。”
小豆子则继续铿锵有力的说:
“小雪,你现在卑微的模样我很是不喜欢。刚刚嘲讽小豆子是乡野丫头,并威胁着让我叫你姐姐的勇气哪里去了?”
小雪带着几分窘迫模样。
试图极力解释说:
“不是,人家……人家本来就是……”
小雪因为周围异样的目光。
小小年纪完全无法适应的破防了。
所以心虚的不知如何解释了?
小豆子没等小雪解释明白就继续目光坚定的大声说:
“算了,多说无益。我还是更喜欢你刚刚表现出的傲慢无礼的模样。麻烦请你恢复一下。这便是我的要求。你敢恢复吗?”
小雪脸色通红!
一个劲儿的直说“我”字却又表达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对一个孩子了来说。
此刻!
恐怕只有“羞愧”二字可以形容她自己了。
所以小雪羞愧的真想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过,小雪这个小丫头还是机敏的。
趁着李想突然出现。
小豆子高兴的叫“爸爸”的空档就迅速消失了。
为此。
小豆子被李想抱在怀里亲密告一段落。
小家伙这才想到了小雪。
本想继续为难小雪一番的。
不曾想一回头就找不到小雪的人影了。
小豆子因而还有些不高兴的说:
“那个能装的小雪怎么就跑了?说好的不是要和我做最好的姐妹。我更是没有看到她恢复到一开始的傲慢无礼的模样呢。”
“小雪?”
李想是知道这个小雪的。
在李家小辈里可以说是如同李熙一般的小姑娘。
于是有些紧张的询问了一下小豆子有没有被欺负。
幸好看到小豆子非常自信的摇头否定了。
张玲听得到小豆子的话语。
她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伸手抚摸着小豆子的脸颊却没有表达一句话。
一旁的巫曼也顺势笑着开口说:
“小豆子,你可真是一个机灵鬼啊!不过,像你这般机灵又懂事的孩子我最是喜欢。”
小豆子可能因为巫曼刚刚表达过喜欢小雪的言论。
此时。
小家伙一脸嫌弃的瞥了一眼巫曼说:
“切,我才不喜欢巫曼阿姨来喜欢我。”
巫曼表现出冤枉的模样说:
“啊!这是为什么?”
说完。
巫曼求助的眼神看向一旁的张玲。
希望张玲能够替她向孩子说两句好话。
要知道能够安稳的蹭住在张玲家。
讨好小豆子是至关重要的。
小豆子噘嘴略微停顿了一会儿。
小家伙心中仍然有怨气。
所以暂时不想理会巫曼。
恰巧!
张玲也有些好奇的问:
“小豆子,妈妈也很想知道你为何要说不稀罕巫曼阿姨对你的喜欢?”
小豆子要是不能说出一个令她信服的理由。
张玲计划可要好好教育一番小豆子的。
小豆子听到妈妈在问。
她这才带着两分笑容认真的说:
“因为巫曼阿姨刚刚明明表达了喜欢那个傲慢无礼的小雪。所以小豆子才不会稀罕巫曼阿姨的喜欢。”
张玲听完立刻笑着对巫曼说:
“那你就继续喜欢那个小雪吧。小豆子由我这个妈妈来喜欢吧。”
被李想抱在怀里的小豆子,高兴的抱着张玲的脖子,热情的亲吻了一下脸颊说:
“小豆子也最喜欢妈妈了。”
一旁的李想故作不悦的问:
“那爸爸呢?”
小豆子又亲吻了一下李想的脸颊说:
“小豆子同样也最喜欢爸爸了。”
巫曼本来还因为小豆子的话有些不高兴。
突然灵光一闪。
有一个新主意从心头涌出。
于是巫曼也凑到小豆子跟前笑着问:
“那么巫曼阿姨呢?”
小豆子也同样挂起笑容看向巫曼说:
“小豆子……”
小豆子猛然反应了过来。
立刻收敛所有的笑意冷冰冰的说:
“巫曼阿姨算了吧。你不是已经有小雪妹妹了吗?”
巫曼试图极力解释的说:
“不是,小豆子……”
小豆子脑袋摇的就和拨浪鼓一样的说:
“行了!巫曼阿姨,我爸爸曾告诫过小豆子做人可不能太心贪了。所以小豆子绝对不会贪心的要你来喜欢。”
巫曼继续解释说:
“不是,错了。我的意思是……”
小豆子继续说:
“不管巫曼阿姨你什么意思。小豆子决计是不会喜欢你,在喜欢小雪之后又来喜欢我。请你感情专一点儿好吗?”
说完。
小豆子又一脸不高兴的撅起嘴。
即使巫曼现在向小豆子表达说之前都是对小雪的客套话而已。
其实,她喜欢的一直都是小豆子。
小豆子不但没有对巫曼有所改观。
还更加不高兴的指责巫曼肯定一开始也客套的说喜欢她了。
瞬间。
巫曼在小豆子心目中的地位几乎跌落到了绝对零度。
巫曼确实忘记了。
小孩子的心思向来是最简单了。
喜欢与不喜欢都是最简单直接了。
现在已经惹得小豆子不喜欢了。
要是再强求下去。
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于是巫曼只能有些伤感的不再争取小豆子的谅解。
心中计划着日后想办法再修复她在小豆子心目中的地位了。
关于下里巴人成语故事:
(以下成语故事来自百度百科)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文人名叫宋玉。
楚王平时总是听到别人说宋玉的坏话,就对宋玉的品行产生了怀疑,于是就把他找来,想问个仔细。
楚王对宋玉说:
“先生的行为,恐怕有些不检点的地方吧!你看,有那么多人对你不满意,都在孤的耳边说你的坏话呢!”
宋玉听完,微微一笑,并没有立即否认,而是从容地答道:
“大王还是先让我说个故事再来解释吧!”
楚王很是好奇,点点头,示意宋玉继续说下去。
宋玉说道:
“原来,有一个很会唱歌的人,他常在楚国的都城唱歌。
刚开始的时候,唱的是楚国民间最为流行的通俗歌曲《下里》《巴人》。
这时候,都城里的人听了,有好几千人都跟着他唱。”
宋玉继续说:
“但是后来,这个歌者唱《阳阿》《薤露》这样的曲子就有些高雅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懂,所以这个时候,就只剩下几百个人跟着他唱了。
最后,当他唱起了《阳春》《白雪》,虽然歌曲曲调优美,抑扬婉转,但是大部分人都只能围观欣赏,没几个人能跟着唱。
这说明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你到底想说什么呢?”楚王仍有些疑惑不解。
宋玉一笑,顺势沉着地回答说:
“大王,我想说的是,文人和文人之间也和刚才那个故事一样。
那些志向高远、品行高尚的人,一般人又怎么会理解呢?
而我宋玉就是这样的人啊!
那些说我坏话的人,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理解我的行为和我的志趣,就只能在您耳边说些对我不满的话罢了。
大王,您觉得品行高尚难道是不检点吗?”
楚王听完宋玉的解释后,觉得宋玉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就没有继续再盘问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