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的这位,是编舞设计。
“这不现实,你所构想的器械,投入会相当大,而且很难有大范围巡演的机会!”
这位是舞台设计。
“那可以设立一個可拆卸的器械!”
“那成本呢?成本不考虑了?就算不考虑成本,演员问题你考虑了吗?尽可能达成更好的表现力自然很好,但你得想想现实条件能不能支持啊!”
“现实条件可以克服,我觉得,在这么重要的项目上,我们也有必要去克服。”
“那演员的角度呢?”
“啊”
几位舞者也加入了讨论。
“舞蹈的动作,和适应,倒是还好,难度上是可以克服的。”
“但必须是有器械长期陪练的,如果是按照设计思路所想.表演与排练时的安全风险也不小。”
“.”
看着大家如火如荼的讨论。
李景霖好奇的问向高明。
“什么器械?这是有新的要求?”
“是这样的。”
高明点点头。
“因为舞剧是讲述《张骞》的,场景大多会描述一些沙漠丘陵,或是一些较长的,较远的路程表达,斜着搞一个向上的坡面,坡面上安装类似于跑步机这种可以前行,但相对整体位置没有太大改变的器械。”
“哦哦,这样啊。”
李景霖马上就get到了编舞设计的想法。
张骞这一路,一定是需要表达“道阻且长”的感觉。
简单来说那就是。
我必须连着走上十步,二十步!
但从空间上来看,从观众视角来看,这十步,二十步,行进的空间距离,最好不要超过五米。
在表达不断的攀升,前行,但总体的空间分布上,速度却不能过快,这样在表达上才会更加给人以一种情绪上的价值。
不然?
那真就是张骞带着演员们在舞台上左跑右跑。
这样反而会产生极大的负面表达作用。
所以,会需要一个类似的器械。
但想要这么一个器械,或许会极大的优化表达,但其他的问题上也非常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