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团的表情也开始与李景霖变得一致起来。
华夏学者罗振玉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及其发现之原始》和《莫高窟石室秘录》。
后来很多华夏学者感慨,敦煌文化真是在华夏伤口上开出的一朵鲜花。
但随着进入千禧年后。
一切迎来了转变。
在研究敦煌文化上,小日子比西方更有优势。
而华夏要比小日子更有优势。
敦煌研究院的历任学者,捏着鼻子“不耻下问”,向小日子学习先进的研究成果。
终于经过十多年的追赶,在学术上,达到了顶尖行列。
即将来到文化的第二阶段。
可与此相应的呢?
由于小日子自己的问题,其民间对于敦煌文化的关注度早就降低了,反而是华夏民间对于敦煌文化的热情越来越高。
再加上经济发展的因由。
华夏在敦煌学的实用优势上已然变得相当明显。
因为
保护,是对文化的尊重。
但对文化的发扬,永远需要的是研究与表达。
将其变为现代艺术必不可少的一环,融入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的落后也就落后了,一些难处无法避免。
但既然攻守易型了显然不能再继续落后。
表达。
即如何将敦煌文化,敦煌艺术进行商业化。
这一方面,华夏已经开始动了,小日子可能连PPT都还没有。
感受着最近华夏对于敦煌文化艺术的一些动向,可能已然坐不住了。
虽然说,关于敦煌文化的解释权,定义权,已经大幅度的回归到华夏,但显然,这“世界第一敦煌学”.小日子可能觉得,还需要挣扎一下。
来交流考察,这是好听点说的。
说难听点
来“敲打一下”都是有可能的。
似乎是想让人知道,到底谁爹谁儿子。
而华夏这边的回复自然也很简单。
“那就看看到底谁爹谁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