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风云际会在长安(2 / 2)

科举入选的士人越多,对于主考官来说是有一定好处的。

但为了未来,陈青兕却拒绝了拿这个好处。

李治显然也听进去了,但是……

“那就一百五十人吧!”

就是不听。

李治心急,步步为营的方式,并不符合他的风格。

若不是有陈青兕一百人打底,说了理由,他都有心选三百人出来。

陈青兕自不会跟李治争这五十个名额,领命退去了。

有了李治的全力支持,陈青兕行事方便许多。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考场问题。

两万有脑子的读书人,这可不容易指挥。

陈青兕有自知之明,所以将各地考生打乱分开。

他在皇城四处选了吏部、礼部、工部、太常寺设置四个考场,务求做到考场相邻的考生非同州之人。

吏部本身就有考场,礼部、工部、太常寺的一把手尚书与寺卿面对陈青兕征用他们场地的要求,一路开绿灯通行,没有半点犹豫。

百官的配合,陈青兕应对近乎两万考生的各项举措得到了实施。

随着春闱越来越近,长安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读书人。

有的衣着艳丽,三五成群,做贵公子打扮,有的却风尘仆仆,身上的儒士长衫打着补丁甚至浆洗的掉色,眼神中的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长安东门灞桥。

自从陈青兕的一首《别刘大》,这灞桥就成了长安最负盛名的游玩之地。

迎客送别都在此处,是故人流涌动,拥堵异常。

一个二十七八的青年儒士牵着一匹瘦弱的马匹,顺着拥挤的人流,来到了灞桥中央,左顾右盼。

“怀英兄!”

青年听见有人叫唤自己,挥手示意。

对面也是一青年儒士,年纪更小一些,二十出头,穿着白衣儒士服,意气风发,他迎着人流,来到青年儒士面前,给了他一个拥抱:“怀英兄,可让我好等!早同伱说了,这里才是你我应该呆的地方。河阳何其之小,容不得你我二人。”

叫怀英的年轻儒士很是老成稳重,眺望远处的长安笑道:“就当来见见世面。”

白衣儒士道:“怀英兄,还是如此看轻自己……”

年轻儒士却道:“这是人贵自知。在下早年也曾刻苦攻读,专心致学。想着圣人贤良皆在书中,世间庸俗之事,不值一提。后来跟着父亲为官一方,走南闯北,方才圣人贤良便在庸俗之事中,反而轻了攻读,落了课业,比不上始凝兄,二十出头,便为状元,亦不敢与天下俊杰争辉。”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向着辉煌的长安城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