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1 / 2)

第367章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面对扶余丰聚集起来的五万军队,陈青兕没有任何迟疑,果断的下达了出战迎击的命令。

点兵聚将,一道道命令从陈青兕口中发出,井然有序。

大军随即开拨,陈青兕已经换了一身明光铠甲。

这个时代的明光铠就一个字“帅”,拉风到极致。

陈青兕这身明光铠是李治特地赏赐的,乃这个时代最强的铸造工艺打造,全体是金褐色的构造,金色是抹了金漆的铁片,褐色是镶嵌串联甲片的皮革,涂抹了好几层的大漆。头盔前雕刻着一头貔貅异兽,身甲向上伸出护颈,披膊呈龙首状。胸甲从中分成左右两部分,上面有凸起的圆形花饰,在上缘用带向后与背甲扣联。自颌下纵束甲带到胸甲处经一圆环与横带相交,腰带上半露出圆形护腹,腹甲绘成山纹状……

总之这一身铠甲穿在身上,金光闪闪,耀眼夺目。

李红清在一旁看着,眼中也透着几分异彩。

陈青兕平素以儒生文人的模样示人,但其实他身上并没有那股书卷气。

事实也是如此,他父母早亡,为求生计,当过农夫猎户甚至去当过府兵,少年阶段多为生活奔波,读书反而占据最小的一部分时间。

直到陈青兕附身,才踏踏实实的读了几年的书,培养出了一些儒生气息。

现在这明光铠一上身,他少年时劳力锻炼出来的体魄,加上这些年不间断的习武练刀,维持的身材,恰好撑得起这副明光铠,也尽显好男儿的英武之气。

留意到李红清的目光,陈青兕心下也有小小的自得,果然是人靠衣装,马靠鞍。

就自己这副样貌,配上这身铠甲,谁看了不赞叹一句“江东美陈郎”。

只是收敛一点点就好了……

明光铠最大的特点就是张扬。

何为明光?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指的是胸前和背后的板状护胸若打磨光滑当可反光,这是曹植给的解释。

是因为汉末那时代冶炼技术不过关的缘故,现在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这时代的明光铠除了大漆皮革不反光以外,全身上下的甲片都打磨的如镜子一般亮眼。

近处看还好,远处眺望,辅以阳光的照射,金灿灿甲片的向四周闪着光。

拉风骚包……

因为陈青兕需要时刻了解倭国的动向,李红清作为与扶余岛的交流桥梁,自然要随军而行。

事从权宜,李红清也脱掉了孝服,穿上了一身军装,以亲卫的身份在陈青兕身侧。

程处默目光时不时的打量着李红清,尽管李红清做男儿打扮,但女儿家的模样,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免暗暗琢磨:原来,先生喜好这一口。

大军开拨!

万余兵士徐徐南行。

黑齿常之也是一身甲胄,行于陈青兕的身侧,不远的地方,心情纠结。

此时的他已经收到了自己好友沙陀相如的来信,对于信中招揽的内容,黑齿常之并没有动摇。

在大唐转了一圈回来,相比号称仁主的扶余义慈治下的百济,他现在更加向往陈青兕描述的百济,那个百姓眼中有光的百济。

他也知道很难,可身为一个外来人都尽力一试,自己又岂能无动于衷。

只是真要上战场……却不知如何面对昔日故友。

**********

多支城。

扶余丰、中臣大辉、鬼室福信、道琛聚在一处饮酒。

唐军捷报频传,他们这里也是好消息不断。

随着唐军防线的收缩,主动放弃一些无战略意义价值的城县,扶余丰却不嫌弃,逐一将之接纳,实控地盘扩张了不少。

尤其是那些原本不愿意跟随扶余丰的叛军,也在缺粮的环境下,选择了归顺,讨一口饭吃。

地盘的扩张,手上兵力的充足,也让扶余丰膨胀起来。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说道:“这个陈青兕也不过如此嘛!他跟房仁裕,一个是狗,一个属龟。本王打跑了狗,现在就将陈青兕的龟壳掀了,将唐廷赶出百济。”

他放下豪言,道:“我为百济王,诸卿自当为佐平,我等一起让百济再度辉煌,,再现近肖古王的成就”

百济还真有辉煌的时候,百济以汉城为都,北界一度扩张到水谷城,将平壤都占据了。

那个时候,百济的国王就叫近肖古王。

鬼室福信、道琛齐声附和。

中臣大辉眼底透过一丝嘲弄,但很快也跟着高举酒杯,说道:“在下也祝贺扶余君成就大业。”

在百济呆了这些日子,中臣大辉终于改了口,不再叫藤原军了。

扶余丰望向中臣大辉,说道:“之前得到消息,陈青兕已经率部出城,却不知贵国援兵何时抵达?届时你我两路大军合兵一处,保管叫陈青兕有来无回。”

实力大涨是他此刻胜券在握的一大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倭国的十万大军。

唐军在百济的兵马并不多,水陆加起来不过四万。

数量比他还要少一些,但他知道唐军装备精良,四万水陆兵马远不是自己手中的五万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可以相比的。

但再加上倭国的十万兵,那就是十五万对四万,妥妥的优势在我。

近乎五倍的兵力,取胜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中臣大辉说道:“这援兵只怕一时来不了了?”

扶余丰手一抖,酒盅里的酒险些洒出来。

鬼室福信、道琛也一脸紧张的望着中臣大辉。

他们力排众议的选择周留城为据点,就是看中了倭国的支援。

如果倭国失信,他们的选择将会是自寻死路。

中臣大辉叹道:“这也是无奈之举,最近海上风浪太大,不宜行船。此刻动身,有倾覆之险,只能耽搁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