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封二年,元月八日。
周国公府,张灯结彩。
号称京师第一美男子的武敏之在这一天迎娶了表妹杨氏为妻,自是极为轰动的大事。
杨姥、武顺,都喜欢大排场,现在自己的外孙、儿子成亲,自是恨不得让整个长安都知道。
几乎有头有脸的人都收到了请帖……
武敏之终究是皇后的外甥,他继承了武家的勋爵,成了武家的人,也算是外戚一员。
武家固然不讨喜,但在官场混迹,基本的面子还是要的。
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武敏之身穿大喜红袍,脸上略施粉黛,精致的面貌,眉宇间没有了之前的郁结,往来于宾客之间,游刃有余。
武敏之招呼着面前的客人,目光却不住的往门口处扫视。
随着一阵低呼,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道士在花痴般的赞叹中步入院内。
武敏之有些遗憾,但还是大步迎了上去。
“崇俨兄!”
来人自是有着不输于武敏之相貌的明崇俨。
“敏之兄!”
两人如好友一般亲密交谈。
明崇俨凑近了低声笑道:“敏之兄今日成婚,可让京中万千佳人伤心垂泪。”
武敏之轻声道:“这不是还有崇俨兄吗?都说崇俨兄不亚于武敏之,记得替为兄安抚安抚。”
明崇俨表情微微一僵,什么不亚于武敏之,那是亚于武敏之。
明崇俨的容貌确实不输武敏之。
但身份地位也一大加分项,武敏之作为最年轻的外戚国公,还是太子府的宾客,自不是明崇俨这个新星可以相比的。
所以年少多才,风姿气度,亚于武敏之便是对明崇俨的评价。
明崇俨二十出头,聚三术于一身,又长得潘安、宋玉之貌,也是心性高傲之辈,给人说成亚于武敏之,武敏之第二,自是心中不喜。
两人确实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但关系其实并不如表面的那么融洽,都在暗中较着劲,要将对方比下去。
明崇俨心中不满,谁理会那些庸脂俗粉?
明崇俨左右看了一眼,大堂里很热闹,放眼望去都是有一定地位的官员。
武家准备的也很充分,武敏之在这里与明崇俨叙旧,其他的客人自有一定地位的管事负责接待,也没人硬往他们身上凑。
明崇俨见很安全低声道:“等会陈青兕先生也会来吧!”
武敏之心生警惕,问道:“问这做什么?”
武敏之对于陈青兕的崇拜自他诗文传到京师就开始了,那时候陈青兕还没入京。
这在武家并不是秘密。
如此关于一些针对陈青兕的事情,她们都是避开武敏之的。
很多事情,武敏之都是最后几个知道的。
武敏之知道自己的母亲、小姨母不喜陈青兕,但到底在什么程度却是不清楚。
一边是血溶于水的至亲,一边是敬爱的先生,武敏之不愿掺合其中,也不过问。
在他看来,这些矛盾不过是赵持满、王方翼在芙蓉园抓贼引出的矛盾,再怎么闹也不至于出什么大事。
但明崇俨这么一问,却令之有些警惕。
武敏之最开始还是愿意跟明崇俨相处的,毕竟有着共同的话题。
但是明崇俨爬的太快,通过他结识太子为太子治病,又因为太子治病,混到了皇帝跟前,短时间内就成为皇帝跟前不大不小的一个红人,这一切太过巧合。
武敏之自是起了疑心。
加上明崇俨的手段太狠。
这世上有一些人因为有钱有势,所以心理变态,正常的游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喜欢一些刺激的。
文雅的说法叫断袖之癖,龙阳之好。
明崇俨生的如此俊秀,背后又没有什么力量,自然落在不少人的眼里,想要与之亲近亲近。
当时是武敏之护住了明崇俨。
武敏之并没有放在心上,可随着明崇俨崛起,那几个想仗势压明崇俨的一个个跟着倒了霉。
武敏之并没有圣母心,他不觉得明崇俨报复有错,只是明崇俨报复的手段,过于严厉,将诸多不相干的人都牵扯了进去,超出了武敏之能够接受的范围。
明崇俨笑道:“自然想结识一下,陈先生可是文儒领袖,我辈读书人谁不敬重?不是有一句话‘不读《青溪诗集》,枉为读书人’。我辈读书人,谁不想结识陈先生,得他指点教诲?”
这话说的没毛病。
武敏之也知这是实话,颔首道:“应该会来的,先生亲口答应的。”
明崇俨点了点头,话音却是一转,道:“先不打扰敏之兄了,我也替敏之兄招呼客人。”
明崇俨离开武敏之,很随意的走国公府出入,似乎在寻什么人,没有见到想见之人,心中有一丝遗憾。
正想着对方在何处,听到外边传来一阵喧闹之声。
似乎来了什么大人物,气氛都沸腾起来了。
那动静,比他初到时,可要响亮的多。
不自觉的到来院外,却见所有宾客的视线都聚在了院门。
甚至于原本喜庆的场面在轰动热闹过后,出现了一时寂静。
所有的目光都让到来的那人吸引了。
年岁不大,还不满三十,却早已天下扬名。
明崇俨眼中闪过一丝羡慕,做人当如是也!
文定国武开疆,还是士林翘楚,得读书人之望。
“先生!”
武敏之兴奋的迎了上去,眼中满是幸喜。
陈青兕道:“为师想来想去,也想不到什么贺礼合适,索性写了一首,不是诗的诗,贺你新婚之喜。”
武敏之激动的无以复加,连连作揖道:“能得先生赠诗,学生做梦都不敢奢望。哪有比这更好的贺礼?”
一瞬间,他真就觉得这婚结的值了。
“学生忍不住一观,不知能否现在打开?”
不是诗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