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唯民说:要不,咱们出面,帮七七在电视台发一个寻人启事吧。小杨,她要是有良心,还惦着这个家和孩子,兴许会回来的。那孩子的本质并不坏。
在齐唯民夫妻两人帮着乔七七找杨铃子的时候,杨铃子已经坐上了南下的列车。车过了长江之后,杨铃子慢慢地吞出一直提着的一口气来。
这么多年了,杨铃子想,总算到了这么一天了。
在这离开的一刻,她忽地那么清楚地记起初次见到乔七七时的情景。
那个软软头发,神情落寞的漂亮少年,曾经是她最深最好的梦里走出来一样的人,他们也那么快地在一起了,有了孩子,过了这么多年。开始时还是快乐的,她是爱过他的,只是,一年比一年更清楚地,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乔七七是一个总是要停滞不前的人,他喜欢把自己的生命留在某一个状态中,长久地,不要改变不要前行,因为那会叫他害怕。杨铃子简直不晓得他在怕什么,或者他根本不是怕,只是为他的懒惰与无能找借口,当想通这点的时候,杨铃子简直要暴跳起来。不行,她想,她不能跟着他一块儿,就这么耗着耗着,慢慢地就老了,老了也还是那付样子,与年青时一样无能一样不知事,一样躲在别人的身后面。年青时的小可怜或许还惹人爱,一把年纪还这付样子,足以叫一个精力旺盛总想着生活里来点子变化的女人心烦了,恼了,萌生了去意。
杨铃子记得自己一向是喜欢七七那种茫茫然的样子的,以前以为他是心事重重,忧郁无比,梦幻般的憔悴,后来才猛地发现,不是的,他只不过是在发呆,真的在发呆。
同样的事,以前是一个爱的理由,多年以后则变成了一个离开的借口。
铃子看着窗外飞掠而过的景致,越往前走,冬天的颜色会越少,这杨铃子知道,最南边,这一月里,也是有春光的。
女儿,杨铃子想到,女儿,还好女儿的性格并不像乔七七,过些年,再回去接她出来。
会有那一天的。杨铃子说服了自己。
人嘛,做什么事不都得要找一个理由,她想,找到了,不管真假,估且安了心。
至于今后,铃子想,今后,也许也会有磨难吧,兴许那个新的男人并不全然如他所说的那么可靠,可是自己也并不是吃素的,多少也有一点办法也有一点手艺。
而且,管不了那么多,且顾眼下要紧。再不离开,这一辈子都快要没有了。
窗玻璃上映出一个女人的样子,不太清晰,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三十岁女人的鲜艳与美来。
杨铃子慢慢地绽出一个笑来。有树影从窗上掠过,把她的样子打散了,过了树丛,那微笑的漂亮的面孔又显现出来,映在窗外冬天碧青的天空里。
电视台的社会专题节目这两天在播放时,下面都会滚动着一行小字:杨铃子女士,你的爱人与女儿以及父母,都在焦急地等着你回家,望看到电视后速与家人联系。
乔一成自然马上知道了消息。
常征虎着脸来找过他,到底是乔家的儿子呀,一样是儿子,为什么出了这么大的事,乔家连问都不问,真是太欺负人了。
谁知乔一成这一次竟然没有一点冷言冷语,反而一脸恳求,甚至对常征抱拳说:请你与表哥多费心了,我实在是,顾不过来了。
乔一成也并不是敷衍。
乔老头子在春节过后,晚上起夜时摔伤了腿,伤在髋骨,很严重,医生说,位置不好,病人年岁又大了,怕是从此以后要瘫在床上了。
正凑巧,曲阿英又回了老家,四美气得骂人,干脆不要回来了,来了也不让她进门!
乔一成兄弟几个轮流排班去照顾老头子,还请了个护工。老头子疼不过,整夜地乱叫,一整个病房的人都被他吵得休息不好。
还好乔一成找了相熟的医生,医生也表示理解,年纪这样大,这样重的伤,的确是很痛的,便给他搬了个病房,那房间里住了个植物人,倒不怕吵,乔老头子却又嫌晦气,最终还是乔一成一句话把他给治服了:你要么就住下,要么你看哪里好,我们送你去。是回家呆着还是上曲老太太老家那里?乡里人多,请他们照顾你付你的医药费如何?
乔老头子不响了。
曲阿英差不多开了春才回来。
同时回来的除了她的大儿子与临产的儿媳妇之外,还添了她的小女儿。
等到乔老头子终于可以回家休养的时候,发现,曲阿英竟然让她儿子与儿媳住进了乔老头子的屋子,她与女儿则在堂屋里隔了一小间打了个铺。
曲阿英说,眼看着儿媳妇要生了,女儿是来照顾嫂子做月子的,她还要照顾老头子,怕一个人忙不过来。
那么你把你女儿跟我老爸一同放在堂屋里也不合适吧?还是你打算让我搬出来让她住呢?四美拉长了脸问:这下可好了,一家子都来了,等到小的生下来,可真的是落地生根了,把正主儿都挤走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鸦占雀巢?
乔一成冷笑着接过妹妹的话:是鸠占雀巢,我从小就教你,要好好学习,不然没有知识。其实这世道呢,没有知识也不要紧,有本事就行,没有本事也不要紧,有厚脸皮就行。既然是曲大妈要替我们照顾父亲,那再好也没有,乔四美,你这就收拾一下跟我走,把房间腾出来让给这位小妹住。
乔四美简直要气疯了,她怎么也想不到大哥居然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妥协成这个样子,马上跳起脚来,却被三丽一番推搡弄进了里屋,也不知三丽怎么劝的她,过了没多长时间竟然收拾了两个箱子出来,气呼呼又有点得意地真地跟着她大哥走了,临走还回头下死劲地白了曲阿英一眼。
曲阿英原本鼓足了一肚子的勇气准备与乔家的几个厉害儿子女儿拼着大闹一场,必要时拉散了头发坐在地上哭一场也是可以的,可料不到意然一拳打到棉花上,失了劲头的空茫,连她自己无法承受。
乔一成走出大门的时候,捏了拳头想:还不到时候。
还不到时候呢。
四美带着女儿住进了三丽家。
这边箱,齐唯民找了警局的朋友,将杨铃子临走时留下的字条拿到做了检验。人家说,那几个字:我走了,不要找我。的确是杨铃子的笔迹。这可就比较难办了,如果她真心出走,就难找了。
乔七七看着齐唯民一下子老了几岁的样子,心里难受得喘气都不匀。
这个是他的阿哥。
那个时候,肯收养他的人。
他从小在二姨家长大,可到底是隔了一层肚皮的孩子啊。
只记得冬天永远拖着鼻涕,因为太冷。棉衣的袖子永远短了一截。夏天永远长一身的痱子,还有热疖子。
阿哥是对他最好最好的人,是他最温暖的所依。他也不过大他十二岁,就象他的小爸爸一样,管他吃饭,管他的穿衣,虽然也管不太周全,但还是努力地粗针大线地替他缝衣服,钉纽扣。替他用花露水擦痱子,带他去医院治头疖,治腿病。
大哥对他,永远是三个字:舍不得。就算他不争气,脑子笨,读不好书,每每考个二三十分回家,也能得阿哥一张温和的笑脸。长大一点才明白,那笑容里有多少无可奈何。阿哥为了他,选了本地的大学,考研究生时也拣着本校,虽然依他的成绩完全可以去北京。每周都抽空跑回家,替他做一顿吃的,洗一回衣服。阿哥有了结婚的对象,连约会都时常带了他同去,阿哥结婚了,他觉得自己好象又回到了从前失母的时候。生怕阿哥从此跟他疏离了。可是并不,大嫂子是个好女人,他等于又有了一个小母亲。
后来他闯的祸走的弯路,再后来的开店,哪一样不是阿哥与阿姐在里头护着帮着,总想着要还了欠阿哥的钱,以后好好地孝敬他,料不到还有这么一天,他大了,成人了,可还是不成器,拖累了阿哥。
乔七七说:阿哥,你别操心了。我也这么大了,自己能处理好,再怎么难,也挺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