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下旨,来年开春就要开科取士。
毕竟半壁江山都丢了,也太过缺人才了。
这其中有个秀才姓李,他能中秀才都是侥幸,从几岁开始就读书。可快三十了,才中了个秀才的功名。
他真是不想考试,可他爹娘逼得紧。
妻子也对他抱有希望,一定要他中举,好光耀门楣。
这李秀才苦不堪言,那书上的字,密密麻麻,他看着都觉得要瞎了。
可还要每天苦读到深夜。
次日鸡叫就被叫起来继续苦读。
他家家境殷实,虽说并不做官,但是他爹当年也是中了举人的。
母亲也是出身书香门第。
娶得妻子,也是读书人的家女儿。
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可李秀才只有厌烦和痛苦。
他不止一次怀疑自已,为什么自已就是这么读不进去。
妻子有时候陪他读书,看过的都能记住,可他呢,看过后第二天就记不清楚了。
李秀才不爱读书。
可他不敢说。
但是最近,好像一切都不一样了。
李秀才不再觉得读书枯燥了。
他每天都把自已锁在书房里,除了吃饭睡觉,时时刻刻都在书房里。
也不许人进去。
父母看着很是欣慰,妻子也支持他。
只是,想给他送些吃喝,也进不去。
不过十来天,李家就传出闹鬼的传言。是从下人嘴里传出来的。
都说隔着窗户,看着屋里是两个人。
可打开进去,却只有李秀才。
从窗户上看,分明是个姑娘在这里。
可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
李秀才也说他们是眼花了。
无味馆里,众人热烈的讨论这个话题。
“说不定就是有人,被那李秀才藏起来了呗?”
“谁知道呢,反正如今闹的难看,说是他那媳妇都不肯待着,要回娘家去呢。”
三娘他们没怎么在意,可第二天,那李秀才就来了无味馆。
他客客气气的点了菜,一个人坐着喝酒吃饭。
他难得跑出来,主要是在家里太闷了。
此时坐在这里,觉得浑身轻松。
也没人敢直接问他是怎么回事。
长生给他上菜的时候,也没见他有什么不对,身边也没跟着什么。
就只觉得有点奇怪,又说不上来哪里奇怪。
三娘看了一眼,也没看出什么来。
到了晚上的时候,坛子庙的小和尚竟来了。
他们师徒几个,也是跟着朝廷搬来了南方,如今在城外一处破庙落脚的。
三娘还记得这个小和尚,叫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