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大齐征东大将军戚华率领着他那精锐的军队,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从南阳城出发,继续向着河南各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
八月二十六日,这支强大的队伍如同钢铁巨兽一般,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占领了驻马店这座重要城市。紧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向信阳进发。
八月二十八日,信阳城沦陷于大齐军队之手。此时,戚华将军的威名已经传遍了整个河南地区,敌人闻风丧胆。
进入九月后,大齐军队更是锐不可当。九月初一,他们轻松拿下漯河;九月初三,周口也成为了他们的囊中之物。
九月初六,平顶山被攻克,大齐军队士气如虹,战斗力惊人。
九月初十,大齐军队的铁蹄踏至许昌城下,这座古老的城市顿时笼罩在了战争的阴云之中。许昌,作为河南的心脏地带,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城内守军紧闭城门,严阵以待,城墙上的士兵神情凝重,手中的弓箭紧绷,随时准备迎击来袭的敌军。
戚华将军骑着高头大马,身披战袍,目光如炬,审视着这座即将成为战场的城市。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同时也保持着对敌情的警惕。他知道,许昌城的守军绝非易与之辈,一场硬仗在所难免。
在城外的临时营帐中,戚华召集了众将领商讨攻城策略。他们分析了许昌城的地形和守军的布防情况,制定了周密的攻城计划。戚华决定采用围三缺一的战术,即在城的三面施加压力,而在另一面留下缺口,诱使守军出城突围,从而在野战中歼灭敌人。
九月十一日,天色微亮,大齐军队开始了攻城行动。投石机轰鸣,箭矢如雨,城墙上的守军奋力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对射。与此同时,大齐的步兵扛着云梯,冒着箭雨,向城墙发起冲锋。城墙上的战斗异常惨烈,士兵们在狭窄的空间内厮杀,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
在城外的战斗如火如荼之时,戚华派遣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悄悄绕到了城的后方,准备执行突袭任务。这支骑兵如同幽灵般出现在守军的视线之外,他们等待着最佳的时机,一举突破城墙的薄弱环节。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大齐军队终于在城墙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戚华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冲入城中,与守军展开了巷战。城内的战斗更加残酷,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成了争夺的焦点。但大齐军队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严密的组织,逐渐占据了上风。
九月十二日,随着最后一股守军的投降,许昌城正式宣告被大齐军队占领。戚华将军站在城楼之上,望着四周归顺的士兵和欢呼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责任。他知道,这只是征途的开始,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正当戚华将军在许昌城楼上俯瞰着归顺的士兵和欢呼的百姓时,远在洛阳的平北大将军李晟也传来捷报,洛阳城已被大齐军队攻克。两位将军的胜利消息如同春风般吹遍了中原大地,极大地鼓舞了大齐军队的士气。
得知李晟将军的胜利消息后,戚华立即与他取得联系,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两人一致认为,郑州作为河南的中心城市,是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他们决定联合两军之力,共同攻打郑州,以期一举拿下这座关键的城市。
九月十三日,戚华和李晟的两支大军分别从许昌和洛阳出发,如同两条巨龙般蜿蜒前行,目标直指郑州。沿途的城镇和村庄无不感受到这两支大军的威严,许多地方的守军望风而降,大齐军队的声势愈发浩大。
九月十六日,两军如期在郑州城下会师。郑州城内的守军见状,不禁心生恐惧,他们知道面对的是两支士气正旺、战斗力惊人的大军。城墙上的士兵紧张地注视着城外的动静,手中的武器紧握,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在戚华和李晟的共同指挥下,大齐军队开始了对郑州的围攻。他们利用投石机和火箭对城墙进行远程打击,同时派出精锐部队攀登城墙,展开肉搏战。城内的守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大齐军队的猛烈攻势下,防线逐渐崩溃。
九月十八日,经过两天的激战,郑州城终于被大齐军队攻破。戚华和李晟率领士兵冲入城内,与残余的守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在他们的英明指挥和士兵们的英勇作战下,郑州的守军终于支撑不住,纷纷投降。
九月十九日,郑州城正式宣告被大齐军队占领。戚华和李晟兑现了他们的承诺,保护了守军和百姓的安全,并且开始着手恢复城市的秩序和经济。他们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也为大齐在河南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