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设色山水人物图,其所营造的意境清幽而雅致。
放眼望去,乃是一处极为清幽的山谷,一条溪流蜿蜒而过,潺潺流淌,雾气升腾缭绕。几间茅屋错落分布,隐匿于葱郁繁茂的竹林之中。
在其中一间茅屋前,一位年龄四十上下、面容端庄秀丽的女子,正伏案专注地研习书法。
其周身散发的书法大家的气质与周围清幽的景致相互交融,别具一番独特的韵味。
此画有画名,名为:“卫夫人?像”。
“竟然是卫夫人的画像。”
卫夫人是何许人?
她在历史上声名赫赫。作为一位大书法家,其书法造诣极高,有人赞誉她的字超凡脱俗,宛如仙娥翩翩起舞的身姿,又似红莲映照于水面、碧沼上浮动的霞光。
比起她自身大书法家的身份,卫夫人更为人熟知的是她乃书圣王羲之的授业恩师这一殊荣。她以独特的见解和精湛的技艺,为王羲之的书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对书圣书法的启蒙教导之功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幅画相较于第二幅被称作周昉作品的画作,在画技上明显更胜一筹。
首先,其笔法极为成熟老练,无论是人物面部的细腻刻画,还是衣袂的流畅线条,都展现出画家深厚的功底,人物的形态栩栩如生,仿若相机定格的画面,让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高下立判。再者,从纸张的质地、色泽以及岁月留下的痕迹来看,也绝非近代之物,
再者,从纸张来看,也并非近代之物。
此时再看郑建安,他的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这幅画,目光难以移开。
难道此人真正的意图是冲着这幅卫夫人像而来?
沈愈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因接连的震惊而有些紊乱的心神稍稍平复。
稍作停顿后,他再次凝聚起全部的目力,这一回,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了画作的落款之处。
落款处的字迹简洁明了,仅仅写着两个字:张萱!
一瞬间,沈愈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声,整个人直接懵在了原地。
这可真是一波胜过一波啊!
前两幅画分别被宣称是张择端和周昉的作品,这第三幅倒好,竟然直接冒出个张萱来!
张萱,画史上的重量级人物!
他不但是周昉的授业恩师,更是开创了仕女画之先河,堪称仕女画第一大宗师。
其绘画风格独特,笔触细腻,对后世的绘画发展影响深远。
就连对书画艺术极为挑剔、眼光极高的宋徽宗赵佶,也对他的作品青睐有加,曾亲自临摹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与《捣练图》,由此可见张萱画作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沈愈的目光重新回到眼前这幅画,心中暗自思忖:“此画虽然看起来破破烂烂,但从这精湛的画技来看,还真有几分可能是张萱真迹的味道!”
据沈愈所知,张萱的作品中确实有一幅《卫夫人像》。倘若这幅画当真是张萱的真迹,那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宝,其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绝对称得上是无价之宝!”
然而,沈愈的眉头很快又皱了起来!
在唐代,画家们作画大多是不留落款的!
这是当时是一种风气,谁落款,谁尴尬!
画家们更倾向于让作品本身说话,而非通过落款来彰显自己的身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上出现“张萱”二字,反倒显得有些不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