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权利永远是最后一个被考虑的,沈慈心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是觉得心头堵塞。
加税的事情马上就成了镇上最热闹的话题,比起商人,更热烈反馈的是窑匠。
不说别人家,就沈家的窑厂里,这两日里窑厂的人都没有做活的心思,有点功夫就在讨论此事。
“听说林家窑厂已经遣回五个工匠了,都是我们那条巷子的,就我昨个晚上回去,整条巷子那是一点声响都没有,静的都让人害怕,我婆娘灶上都不敢开火,怕烦了人家。”这是家安在镇上的小马师傅,趁着歇息的功夫,就同四处的工匠说起巷子昨夜的事情。
小马师傅是马师傅的儿子,像他们这样父子俩皆是窑匠的人家在镇上并不少见,这样以窑匠为生的人家多聚集在镇上的草灰巷,那是从前草木商人倒草灰的地方,第一代窑匠们在那儿将就搭草棚,后来渐渐搭起木房子,石头房子,也算是在镇上落下脚跟。
只是窑匠的人家没有地,收入全靠在窑厂做工的工钱,若是主家生意好,他们这些窑匠的日子便好过,主家生意不好,他们也跟着难过。可现在却不一样,主家不管生意如何,只要聘用他们干活,就得掏一笔人头税,那主家必然是能少人便少人。
这人头税的消息刚出来,草灰巷里已经有不少的人家没了饭碗,之后还不知道该怎么活。
有这样一把悬在脑袋上的铡刀在,众人又怎么有干活的心思。
“咱们窑厂里,也不知道要遣回几个人。就我们家那屋子实在住不了人,我这刚借了点银子盖了个小屋子,想着攒点银子到年底就能还上了。若是把我遣回去,我们家就得卖了大丫头还债了。”赵柳条忧心忡忡的道。
渝水村本就穷苦,他家还为了治病卖了田地,本是十分艰难的日子,的亏他找了这个活计,最近大姑娘的胭脂铺子又没少在他们村里买蔷薇。他家因为是牵线搭桥的人,摘蔷薇的活便有他婆娘一份,两个人挣银子,家里倒是松快了些,再看屋子实在是破败漏雨,他想着一家两口子都能挣银子,攒钱容易些,便狠心借了银子盖了屋子。
可谁知道,屋子才修好,还来不及高兴,就听到了这样的噩耗,对赵柳条这样的大字不识,家中又穷困无出入的人家,也只能想到鬻儿卖女了。
就连陈柱子这样家中负担小的青年也为此事忧愁,“我刚谈好了亲事,还没去下聘呢,若是我被遣回了,想来婚事也成不了了。”
窑厂里工匠,哪个不是靠给窑厂做工养家糊口,谁也不想丢了这个饭碗,可是朝堂加的人头税又是实实在在的,主家留着他们,要掏这么多的银子,又怎么会乐意。
整个窑厂里是愁云惨淡,可大家也不知道该去怨谁,若是怨主家,主家也是因为朝堂的法令才遣回他们。可若是怨恨朝堂,怨恨魏王,又没这个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