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吃完瓜,三娘就过来请朱标了,
说是近来的茱萸豆丝卖得特别好,该他拿分红了。
拿过来的钱并不多,甚至只有三两银子,但亲自赚的钱,拿在手里感觉就是不一样。
“那茱萸豆丝卖得火爆,许多人抢着要来买,又便宜又好吃,卖得最好的竟然是甜辣口的。
三娘表示有些惊讶。
朱标点头,这甜辣口的辣条,他以前都喜欢,这馋了麦芽糖进去,甜滋滋辣乎乎,许多人都拒绝不了。甚至当初初中住校时,能有一口辣条一口馒头,就觉得很是好吃。
“我想着,这豆丝能不能再做了豆皮的?”三娘笑着问。
“可以呀。”朱标道。
得到肯定的三娘顿时开心极了,她已经开始大胆地做一些尝试,有时候过来问朱标,他就会说,你可以自己找几个聪慧的人,专门研究口味。朱标知道,他确实能说出很多新鲜玩意儿,但是他更加相信老祖宗们的审美。
因为在现代的时候,大家光是学老祖宗都很累了,更别提把他们给研究透彻了。
“你们可以的。”朱标鼓励。
三娘顿时双眸亮晶晶:“大人也觉得三娘可以吗。”
朱标点头。
看着她满怀雄心壮志地出去,朱标看着她离去的身影,眉眼柔和地弯唇笑了笑。
“你李善长满脸欲言又止,半晌才小心提醒:
“她成婚了,还生过孩子。’
朱标:?
“我不姓曹。”他无语。
李善长头顶冒出两个问号,有些不明所以,半晌才答应过来,说得是野史中曹操好人/妻之事。
他顿时一噎。
他看着那三娘,确实身上有一股爽朗劲儿,眉眼间极为泼辣爽利。
朱标满脸郑重:“名声对男子来说,不过风流韵事,对女子来说,却是一把杀人的刀,是挣不开的枷锁,往后不要再说。三娘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子,她带着村中的小媳妇、小姑娘办了豆腐厂,古语有言,世间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三娘他们半夜三更就要起床洗豆子磨豆子点豆腐,这样清早起来刚好能拿着豆腐去卖。
他不爱听这样的调侃。
朱标眉眼微凝,看得李善长心中发怵,他连忙道:“老臣再不敢了。”
离开了乌烟瘴气的朝堂,离开了利欲熏心的应天府,整日里看着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红花似锦,他确实放轻松许多。就连戒备心都低了。
这可是当朝太子!
他真是好日子过多了,不知天高地厚了,也幸亏对方仁善,不爱计较。
朱标瞥了他一眼,没影响自己的好心情,片刻后,还去红砖厂看了看,结果去了就看到有人在纠缠什么,身边凑了一堆人。“怎么了?”他排开众人问。
“他们见我们生意好,就说想要我们的方子,也开个红砖厂。”一旁的村民义愤填膺,生气极了。
这哪是要再开个红砖厂,分明是要把他们的饭碗给砸了。
朱标看向这一群人。
看着年轻,为首的男人晒得黝黑,敞着胸膛,露出鼓胀胀的胸肌,上面满是刀剑和箭矢的疤痕,看着极为壮硕。“大&34;为首的人听见他是主事,便往前走了两步。
这一动就发现异常了。
男人坡脚,手也是残缺。
但脊背挺直,眉眼凝重,看着身份便不一般。
“大人!”他走近了些,抱拳行礼。
这一下,朱标心中的猜测渐渐成型,他看向自己的侍卫,笑了笑:“你以前是哪个军营的?”
“不能说。”男人有些意外,却还是拒绝了。
朱标看着他,笑了笑,温和道:“你不愿意说就算了,那我问你,你身上的伤,可是为大明受的?”男人这才点头:“是,打北元的时候,老子冲在第一个。”
朱标看向身后的总旗,对方点点头,他便知道自己猜对了:“行,叫你兄弟进去学,但是要做一个月的学徒工,每天只二十个大钱,包吃包住。”男人顿时瞪圆了眼睛:“还有这等好事?”
朱标点头:“你当初为了保护身后百姓而受伤,又满身豪迈正气,我自然是愿意维护的。
“大人,若能帮姚某这回,往后若有吩咐,万死不辞。”
姚升抱拳行礼,满脸激动之色。
朱标点点头,他自然无所谓被谁学去了,但有一条他要提前声明。
“只是这红砖不比青砖,用料和人工都没有那么扎实,价格也相对便宜很多,利润很少。”
“姚某不怕!带着兄弟们糊口都行。”
“不可提价。”
“姚某遵命。”
朱标这才摆摆手,笑着道:“行了,你们去学,里里外外都吃透,能独自上工了再说。”
姚升高兴坏了,他连忙跪下磕头:“谢贵人恩典。”
一旁的村民不由得欲言又止
,都觉得是来抢大人生意的,但是大人不好意思说,只能应允,太可怜了。“你好好学,这红砖便宜好用,不管生产多少都吃得消。”
他故意解释了一句。
身边愤愤不平的村民心里这才舒服了点。
说的也是,这段时期不管弄多少红砖,都能很快卖出去。
朱标心里也是有思量的,显然这几个兵卒能出现在凤阳,很大可能是在战场受伤回乡,他自然愿意照拂一二姚升却极为感激,下工后,还来问一句平日家里可有什么需要做活的地方,尽管放着,等着下工了过来帮忙。朱标见他这么会做人,反而对他生出几分好奇。
“你怎么想到来红砖厂?这里光是看一眼都不是好差事吧?”
姚升神情中带着些许苦涩,低声道:“我们兄弟几个,也是路途中遇见,才聚了这么多,往南去做麦课,赚钱糊口,途中经过这里,看到了红砖厂,想着交一笔钱,再进去学学手艺,到时候我们远远地离开这里,去百里之外开红砖厂。但是没想到对方这么大方,不光给他们学,还给他们工钱,虽然说没有正式工高,但是也没少给。
现在去做力工,一日起早贪黑也就十个大子。
朱标懂了,大家都在努力地生活,遇见希望就想试着抓住。
等把姚升几个安顿好,他又在琢磨,要挖个大池塘。
因为夏天实在是太热了。
真的特别特别特别热。
他刚开始对穿越还没什么感觉,穿越就穿越了,一点都不怕,但是现在,他无比怀念现代。
“统子,好统宝,能给个空调吗。
他好需要啊。
系统表示给不了。
朱标热得不行,还是请人来挖池塘,在池塘边上竖一架水车,再养了一池鱼。
如此一来,白日太阳照着还是热,但早晚小风一吹,带动着水车的水汽,真的凉快很多。
朱标坐在葡萄树下,乘着凉风,真是心满意足。
大家也喜欢这个池塘和凉风,吃完饭以后,都愿意过来乘着凉风聊聊天,成了绝佳的场所。
甚至三娘还特意摆了摊子卖些小吃食,从她新研发出来的各种茱萸豆丝,到瓜子、麦芽糖,她甚至还学会了做各种熟水。加点蜜,加点麦芽糖,那卖得可好了,小孩看见根本走不动道,喜欢极了。
朱标也喜欢。
他喜欢看着小孩拿着竹马、小风车在他身边乱窜。
凤尾村的日子,现在肉眼可见地好过许多。三娘先富起来,但她为人爽利厚道,有了活儿,先请村民帮忙,她在前头赚钱,村民在后头赚。甚至要是有人愿意学了去做生意,只要不互相抢地盘,她都是愿意教的。
而大家种地也没落下。
特别是有了朱标每月一次的农药,庄稼长得特别好,唯一的苦恼是,田地中的虫害加重了,草也茂盛多了,整日里要去地里拔草捉虫。然后这些草喂牛羊,这些虫子喂鸡,家里的牲口也跟着长好了。
甚至
他们都长尝尝那草的味道,闻着确实有一种清香味,很是诱人。
朱标知道,灵泉水之下,众生平等,对庄稼的功效好,对草虫也是一样。
还多了许多野物,什么野鸡野鸭,都爱往地里窜一遍。
看着庄稼的长势,他就有些期待收秋了。
而李善长说是来种西瓜的,但他整天恨不得跟在朱标后面,每天为混一口饭吃而绞尽脑汁。
“殿下,您看这孝经是不是该学了。”
“殿下,要不我来给你讲讲策论?”
“殿下,你对当今的政策有什么看法?要不
要听听我的看法。&34;
&34;殿下,留我吃顿饭。”
连着好几日,他这才图穷匕见。
朱标看着李善长笑呵呵地像个很温和的老者,不由得笑了,他还记得刚穿越过来时,他和他对上的第一眼,那眼神阴冷至极。真是个善变的小老头。
“中午吃啥?”李善长满怀期待地问。
“天有点热,寻常的大鱼大肉也吃不下,就做些凉面来吃,再做几个凉菜。”朱标道。
&34;我去摘菜。”宋濂立马道。
跟着殿下吃了一个月的饭,他走路不累了,说话不喘了,感觉能活到九十九。
“叫侍卫去就行。”朱标道。
但是宋濂不肯,他喜欢吃荆芥,她不去就没有人愿意摘,他心里门清。
李善长看着他跑得快,笑眯眯道:“那我帮着剥蒜。”
他干活了哦,等会儿多吃点西瓜。
吃惯了这边种得西瓜,他那种的瓜他是碰都不想碰。
每天早上来殿下这里授课,是他最期待的时间。
若是殿下去忙了,他就自己端个小盆,摘上一小盆葡萄,顺便在边上的水井里打点水洗了。
能美滋滋吃半天。
一天能紫的葡萄就那么多,他最先挑
最大的吃。每次都把后来的朱樉、朱棡、朱棣气得跳脚。
能欺负皇子的机会可不多
朱标这边有的东西,也要往应天府送一份,他特意留了几串葡萄不让碰,要等完全成熟送到应天府去。而西瓜却是隔三差五就送。
他送得勤了,让朱元璋、马皇后两人再吃贡品西瓜都觉得难以下咽了。
甚至通过李善长得意洋洋的折子,能够听出来他在此处陪着太子到底有多爽。
前脚捞出来的鱼虾,放在盆里吐吐泥沙,过一会儿就端上餐桌,有时候热了,去门口院子里摘个大西瓜,放在凉水中湃着,过一会儿吃起来又甜又冰早上热燥,喉咙比较干,就先摘把葡萄吃,轻轻一捏,汁水和半透明的果肉就进了嘴。
再顺势一吸溜,绝了。
朱元璋看着李善长的折子,满脸苦大仇深。他是被罚着回去种地,不是去享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