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明靖瑜开口说:“阿尊。”
萧靖听明靖瑜竟然如此亲密地称呼肃王,而肃王也不介意,可见肃王殿下是个近人的主儿,也可见殿下待朋友是真心的。
“桐城百姓要想减轻战争带来的负担,其实也得交给他们自保的方法,所谓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就像生长在海边的孩子基本都熟习水性,生长在易发生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之人,他们所熟习的都是应对相应灾难的本领。我们也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普教给百姓。”明靖瑜胸有成竹的说着。
殷良仔细听着,拍手称快:“这样以来,士兵们也会减少牺牲。”
楚臣尊眉头渐舒,笑着看着明靖瑜,“阿瑜,还好我把你带来了。”
明靖瑜只是一笑,他比楚臣尊大四岁左右,虽说是君臣关系,但是他们更多是朋友,在明靖瑜心里,他更像一个哥哥。
“这样吧,阿尊,我们回去把想出来的办法写到册子里,到时候一起商量利弊,选出好的办法施行。”明靖瑜说道。
“好。”楚臣尊露出舒心的笑,更显得少年英气,俊朗逸逸。
“对了,阿尊,你不写封信跟陛下报个平安?”明靖瑜想着紫都可能发生的事,心里有些不安。“你如今离开紫都,想必都城里已是谣言纷纷了罢。”
楚臣尊不屑一笑,眸子里尽是清冷,“我现在没有这份闲空,管他们作甚?清者自清。”
明靖瑜还想说什么,看楚臣尊没有担心的样子,还是不说了。
楚臣尊从前就没有与他们过多计较,只不过是一些小把戏罢了,他们一直挑拨自己与皇兄的关系,他知道皇兄总是护着自己,不会出什么差错,而且,他现在全心放在桐城事务上,没有心思管那些闲事。
第二天,明靖瑜跟李君羡一干人拿着册子来了,楚臣尊打开阅读,过了很长时间,才一一看完。
楚臣尊合上册子,跟几个人说:“我看了大家的想法,你们也互相看了,现在,你们说一下哪些办法可以施行?”
于是这些臣官开始进言,本来只有一两个人陈述着自己看法,后来,见楚臣尊脸色愉悦,他们想法都得到肯定,没有一点王爷架子,便开始大声争论起来,说完自己的,再点评别人的,差点吵起来。
见场面控制不住,大家也都分述完了,只是在互相踩压,楚臣尊连忙制止,咳了一声,说道:“好了,既然众臣工都已表明自己的想法本王也都看了,听了,结合大家的智慧,本王认为太师所说的地道躲藏为上策,李知府提出的粮仓公用公筹为中策,还有梁守备提出的军民两用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