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殡葬师要做的就是让那些离去的人尽量体面一点,让亲人们好好与他们告别。
这也是莫三妹曾经对小文说过的。
在小文纯真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在她的世界里没有离别和死亡。
当她明白外婆再也回不来的时候,莫三妹安慰她说: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外婆会在天上陪伴小文。
小文眼里的莫三妹,也就成了“种星星的人”,是他把外婆送到天上去。
这个温暖的称呼,将会打破人们对殡葬行业的偏见,他们是送死者最后一程的人,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敬畏和大爱。
面对生死时,每个人都无能为力,只能坦然接受。
人活到最后,活得是否有意义,是否快乐,是否圆满,都是由自己所定义,要看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的得以满足。
莫三妹的老父亲在自己遗书中给儿子出了最后一道难题,要办一个不一样的葬礼,他要干干净净的来,体体面面地走,不要多花钱,把骨灰放到他自己准备好的奶粉罐子里。
最后这一幕,莫三妹将自己父亲的骨灰做成烟花,让它在夜空中绽放。
仿佛父亲并没有真正离开,他就像这绚烂的烟花,照亮了莫三妹夜行的路。
“停!”
刘江从监视器后站了起来,摘掉眼镜,飞快的抹了一把眼泪。
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将有关殡葬这个冷门的话题,拍成了电影。
无论这部电影成功与否,刘江都用他的电影,重新定义了殡葬这个特殊的行业,对他来说,这就足够了。
在“忌讳谈死”的大环境下,殡葬师始终是被歧视、被忽视、被认为晦气的边缘职业。
曾经有殡葬师提及过,做这行常常被嫌“不吉利”、“不干净”,不能随意说“再见”、“一路走好”,别人不愿意握手,身边亲朋好友结婚也不愿意请他们喝喜酒。
为了消解死亡背后的忌讳,刘江在整个故事中多次引入孩子特有的浪漫天真。
比如殡葬店给逝去小孩定制专属骨灰盒,上面是小文无意添上的色彩缤纷的画。
还有在幼儿园才艺表演中,小文带着其他小朋友表演撒纸钱的场景,引得家长一阵恐慌。
只有懵懂纯真的小朋友,才不会带着偏见去看待这个行业。
人体面地来到这个世界,殡葬师又帮助每一个人体面地离开。
人死了就是死了,葬礼都是给活人看的,给在世亲戚朋友最后的一个告别,最后一个念想。
一场体面的葬礼,不仅是死人的体面,更是活人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