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发射塔的关键环节,工程建设专家周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由于月球独特的低重力环境,传统的建筑搭建方式在这里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就像在水中使用陆地上的交通工具一样,根本行不通。
他们尝试采用一种新型的模块化搭建技术,这种技术在理论上能够适应月球的特殊环境。
然而,在实际拼接过程中,问题却接踵而至。模块之间的连接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地球上,重力会如同一位默默的助手,帮助模块自然下沉到合适的位置,实现精准对接。
但在月球上,每个模块都像是挣脱了束缚的飞鸟,轻飘飘地漂浮在空中,仿佛在故意考验着工作人员的耐心和技术。
要实现精确的定位和固定,难度超乎想象,每一次的尝试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让施工进度严重受阻。
苏澈目睹着现场一片忙碌却又状况频出的景象,他清楚在这关键时刻,自己必须保持冷静,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住整个团队的军心。
他迅速通过通讯设备,召集各小组负责人,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内紧急召开了一场关乎工程成败的重要会议。
“大家都清楚地看到了,目前我们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但请大家记住,这些问题绝非不可战胜的鸿沟,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解决之道。”
苏澈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帐篷内回荡,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刚双眉紧锁,沉思片刻后率先发言:“关于月壤吸附的问题,我经过仔细思考,觉得我们可以在工程车的机械臂和车身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防静电涂层。
这种涂层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极佳的绝缘性能,或许能够有效减少月壤的吸附。”
孙悦紧接着说道:“对于地质监测传感器受干扰的情况,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给传感器安装一个电磁屏蔽罩。
这个屏蔽罩采用特殊的合金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隔绝外界的电磁干扰,让传感器的数据恢复稳定,从而为我们准确判断地质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刘辉则针对材料裂缝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我们需要对复合材料进行二次加工。
在材料表面添加一层热胀冷缩系数匹配的防护层,这层防护层通过特殊的化学工艺附着在材料表面,能够有效缓解温差对材料的影响,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负责能源供应的小组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可以设计一种自动清洁装置,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边缘。”。
然而,对模块于发射塔模块连接的难题,大家一时都陷入了沉默。
这个问题涉及到在低重力环境下的高精度作业,需要全新的技术和方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周强低头沉思良久,终于缓缓开口:“或许我们可以利用磁力来辅助模块的定位和连接。制作一些带有特定磁极的定位装置,安装在发射塔的基础结构和模块上,让模块在磁力的相互作用下能够更准确地对接。”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似乎都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向。虽然这些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验证,但至少给了大家继续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会议结束后,各个小组迅速行动起来,争分夺秒地对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尝试和实施。苏澈则不辞辛劳地穿梭在各个施工,密切关注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进展。
喜欢航母都有了,你管这叫垃圾回收站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航母都有了,你管这叫垃圾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