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煕,那副画是不是真的啊······”
眼看是会见差不多了,林煕退回到座位上,吴幽楠忍不住询问,她自己是不懂古玩,所以没跟林煕上去,但对《门神图》的真假,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差不多吧,半真半假······”
林煕略微思忖后,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他的确看出了端倪,施展天眼异能,辨别了大概年代,虽不像李松儒说的,是北宋时期的仿品,却是南宋的无疑。
所以从目前来看,《门神图》还有价值的,可到底要不要入手,还得斟酌才行,毕竟不是北宋的物件,更不是巨然的真迹,而出生南宋的大家,虽也有擅于临摹的,可那些顶尖的大家,谁会去临摹呢?
或许有人要问,既然不是巨然真迹,又不知道出自谁收,凭什么价格居高不下?
这就有一个误区,现在收藏字画,主要分三个方面,首先是各朝各代,各位名家的真迹,这些作品不用多说,毕竟古往今来,上下五千年,只要有名的大家,早就有了市场定价,只要你觉得值,只要这个物价还在,再多花些功夫,肯定有不错的收获。
只不过那些物件,大多在拍卖行出现,或是存在博物馆内,如黑市这种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走了大运,才能遇到一两件。
来黑市这种地方,大多只是猎奇而已。
当然,这里还有个关键点,那就是所有真迹,不是想买就能买的,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鬼知道现在在哪里,有说被李世民殉葬,还有说根本就没有,若江来真能问世,必是国之重宝中的重宝,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而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精神的象征,就算你是世界首富,也只能梦里想想。
其次是第二种,就是有收藏价值的物件,这类物件,大多是后市名家,仿制前朝的仿品,早期的有唐伯虎、黄公旺,近代的有张大千、齐白石,都曾仿过古人的画作。
这类画作,虽然不是真迹,却因仿制之人,同样是界内大家,价值同样不菲,加之传世作品较多,已然成为字画中,收藏潜力巨大的主力军。
最后一种,就是有价值的字画,这类字画往往是古画,而且是作为个体存在,之所以是个体存在,是因为那些画卷上,找不出作者的生平来历,甚至连作者都没有,却胜在功底精湛,不逊于名家之作,因此有不少人趋之若鹜,争相将其收藏。
收藏这类画作的,大多是后世名家,希望从前人的笔迹中,摸索出更多更多,而且这些画作,都有一个传统名字,全部叫做“佚名”。
但凡这类画作,都是以宋代居多,清带也有不少,但要跟宋代相比,价值相差甚远,之所以差距天差地别,是因为宋带的佚名作品,大多被录入诗词典籍,甚至有人作传著书,价值自然水涨船高。
比如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就收藏过很多宋代名画,并在上面留下钤印,提上自己的诗作,为此乾隆还有个别号——盖章达人。
即使抛开古画本身,凭这两位皇帝的钤印,价值就相当不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