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就包,等你拿不出钱来,看你怎么说······”
服务员惊魂未定,再看眼前的老人,响起刚才的错觉,让她觉得很耻辱,心中羞恼至于,惊疑为何会有错觉。
好在她表面上,不敢有丝毫怠慢,只是小声抱怨着,等老人把串珠放回去,再接过来包装。
“等等!”
却不料这时候,老人枯槁手掌,突然向下一压,覆盖住了流珠,似乎是不想放手。
服务员心中微动,抬头望向老人,重新浮现鄙夷,不无讥讽道:“怎么着老爷子,您这是要反悔了?就说了您买不起,干嘛非要逞强呢······”
老人摇了摇头,笑道:“一言既出,岂有反悔之理?只是你还没告诉老朽,这串流珠价值多少啊······”
见老人不是要反悔,而且坚持要买下来,服务员这才意识到,这老爷子是铁了心,同时眼珠子转动,先前的异色更浓了。
她没有回答老人,串珠价值多少钱,反而另做它问:“老爷子,您是不是认错了,这是串珠,不是您说得流珠,可别花了冤枉钱,买错了东西,到时候再来找我们麻烦,说我们欺诈您消费······”
服务员的言行举止,都被老人尽收眼底,依旧没有放在心上,直言不讳道:“我记得你们行里,有个不成为的规矩——银货两讫、童叟无欺,不管物件对错与否,只要完成了交易,此后便老死不相往来······”
服务员缩回双手,眼角跳跃的厉害,态度明显变好不少,配笑着承认:“行啊老爷子,您老也是半个行家啊,连这条规矩都知道!既然您老都知道,我就没什么好说了,这就给您包起来······”
说话间,服务员再伸出双手,向老人讨要手串,却又似乎想起什么,好奇的问道:“不过老爷子,您最好看仔细了,这就是寻常手串,真不是您说得流珠······”
也许是早有所料,老人笑着解释:“小姑娘,老朽年级是大了,这双眼睛可不昏花,是流珠是串珠,看得清清楚楚······”看得清清楚楚。”
听到老人这句话,也不知道为什么,服务员伸出的双手,猛地晃动了两下,僵硬在了空中,脸孔也变得僵硬,皮笑肉不笑的惊疑道:“老、老爷子,您这话是怎么说得······”
老人若有深意,深深的看了服务员,将手串放回原位,示意服务员自取,可以给他包起来了,并作出解释道:“这就是你不知道了,老朽左右闲着无数,倒是可以给你说说······”
传说上古先民,结绳记事,到汉末魏晋初期,太极葛仙公以念珠,作为念诵圣号的计数之用,这在白玉蟾真人《上清集》中记载:葛仙公“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由此开启道教念诵圣号法门的先河。
宋元时期,道教雷法和内丹修法开始流行,许多修持雷法和丹法之士,亦将念珠作为炼气习定的工具,如陈泥丸真人《翠虚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为胎息;手持念珠数呼吸。
再如《道法会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辉府玉册》云: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
此外,在《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五·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中,亦有祭炼念珠,作为驱邪伏魔的法器之用,如《太上三元流珠经》云:受之用白真珠,圆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应星宿之度,日月所会之期;以及《太玄金锁流珠引》云:昼夜斗转,周天无穷,如水流之不绝,星圆如珠,故曰流珠也。
由于道教固有的“天人相应”思想,流珠在人身体当中也有所指,如《上清黄庭内景经》云: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
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内炼和充当法信之用,而并非佛教专用——所谓念珠和数珠也。
道教的流珠,在珠子的个数上,也有独特的宗教意义,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元流珠经》中,以三百六十五颗珠子,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再以常见的一百零八颗,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也是天罡地煞的总和,上面的头珠,则是代表北极,如《北斗经》云: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
因此拨转流珠时,头珠是不能越过去的,而应当掉转过来,往回继续拨,此乃周天循环之意,是以北辰不动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