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乾坤齐天逍遥帝君(齐天大圣)(2 / 2)

🎁美女直播

到了此刻崇祯的威望已经有了,他甚至可以随意下发中旨。

所谓的中旨,就是没有文官大老爷们承认的圣旨。

按照此刻的朝廷流程,一封完整的圣旨,书写者可以是太监可以是文官,但圣旨的发出者一定是天子。在起草完毕之后,必须经过内阁的同意,再走上几个程序,才算是正儿八经的圣旨。

在这个流程中,朝廷的六科官员,是有权利将圣旨打回来的。如果圣旨的内容对文人不利,六科官员完全可以高举祖制的大旗,将天子的圣旨打回去。

然后这道圣旨就作废了。

如果天子强行颁布圣旨,而文官又不同意,那么这样的圣旨就是中旨,是不合礼法也不合规矩的。

至少文官们觉得,这样的圣旨不合规矩!

所以如果你以后还想在文官群体里混下去,那么你就一定要有节操有骨气,面对这样的中旨,你该做的是拒绝!

如果某个文官敢不拒绝中旨,甚至是接下中旨,那么他就是文官群体的叛徒,他就是异类,不仅仅他要受到全体文官的排挤,连带着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他的家族都要受到影响!

甚至在他接下中旨的那一刻,便立刻会有御史上书弹劾他,大量的罪名会直接落到他的头上,哪怕天子力保,名声也彻底臭了。

可是文官老爷的这套做法,也就欺负欺负万历、天启、泰昌这种自幼成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的宅男皇帝而已。

要是朱元璋、朱棣这样的,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

所以当崇祯打赢了后金,并建立了京观之后,文官们就主动缩了。至于反驳崇祯的圣旨,说圣旨不合法不合理的事儿,更是一次也没有发生。

其实如果崇祯光是大胜的话,文官们也不一定鸟他,看看正德就知道了,正德也很能打,还带领军队打败了当时入侵中原的小王子,打的小王子在正德活着的时候,根本就不敢南下。

可文官是怎么对待正德的?

文官们的史书上关于这一战的记载大约是这样的:正德和小王子大战一场,此战持续一天一夜,正德亲自手刃一名蒙古人,此战共计斩获蒙古牧民数十……

至于这么记载是否合乎逻辑,文官们根本就不在乎。

脸是什么?

不知道!

不要追究细节,问就是天子失德!

再问的话,那你的成分就有问题了!

你还是不是士大夫的一份子?

如果崇祯的脾气像正德那样好,那么他的待遇估计和正德也没多少差别,但是崇祯元年的大案,已经证明了这位少年天子脾气并不好,他是一个不在乎名声,真的敢杀人杀文官的皇帝。

所以面对真正的硬茬子,文官们缩了,缩的比崇祯想象的还要快!

不过崇祯却留了一个心眼,他还是没有回到北京,直接在辽镇建了一个临时行宫,同时处理天下大事。

两年后,蓟镇、辽镇改革完毕,人口、土地彻底被崇祯掌握,老百姓和崇祯之间没有中间商。

所谓的中间商,指的就是小吏、官员、乡绅。

朝廷征收辽饷,一个百姓征收十文钱,然后到了底下小吏征税的时候,一个百姓就要征收一百文钱。

而到了朝廷手里的十文钱,花出去的时候,吏部先漂没两文钱,到了底层士兵的手中,可能就只剩下一文钱了。

正是这些中间商的存在,才使得体量那么大的大明,却打不过短小精悍的后金,虽然大明人口土地众多,可耐不住中间商多啊!

老百姓出了一百份力,却只有一份力真正的落到实处,其余的九十九份,都落到了中间商的口袋里。

而后金处在初兴之时,正是最为团结,最为公平的时候,一百份力量至少有八十份落到了实处。

如果将大明的土地、人口都除以一百,再去和零点八倍的后金比较,便会发现,大明的优势其实一点都不大。

崇祯四年秋,御前比武大会结束后,崇祯终于挪窝了,不过还是没有回北京城,他前往了大同,重复在蓟镇、辽镇做过的事情。

崇祯六年秋,崇祯终于回到了北京,但还是不住皇宫。改革开始向整个北直隶蔓延而去,而有了之前的四年时间,也储备了足够多的基层官吏。

有着这些基层官吏,虽然偶有波澜,但是大体上还是很平稳的。

崇祯十二年,北方改革完毕,崇祯率领房奴勇士二十万,勇士候选四十万,官吏十万,宗室子弟百万,流民数百万南下南京。

目的也很简单,讨饭去了!

讨饭是老祖宗朱重八传下来的手艺,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可最终竟然成了天子,这不是什么坑钱游戏,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

所以崇祯皇帝觉的,自己应该继承老祖宗这个伟大的习惯,所以他就带着数百万人来到南方讨饭了。

用南方人为官吏,开展改革,让他们割自己的肉想想也知道肯定麻烦多多,可是让北方这些生活困难的流民,去割南方小地主的肉,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

你是当世大儒?

不认识!

你是进士老爷?

老子是宗室子弟,和当今陛下几百年前是一个祖宗,你管不着!

你是地方豪强,占地数千亩,你有几个家丁?

崇祯十七年秋,又一次御前比武大会结束,这一次是在南京举办的,这一年大明的改革初步结束……

站在南京城城墙之上,崇祯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看着天上的满天星斗,看着不仔细看就找不到的那一轮残月,感慨颇多。

他又想起了前世,那时城外是即将到来的李自成叛军,城内逆子高举宝剑追着自己跑,而秋天的时候,自己已经失去了权利。

想到这里,崇祯就想起了这一世的逆子,看起来挺孝顺的,可是本事和上一世感觉完全没法比啊,也不知道究竟是逆子故意装成这般模样还是怎么回事儿。

崇祯二十年,肥胖的皇太极终于撑不住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爆发之下不治身亡,多尔衮、豪格争夺大汗之位,一度大打出手,最终福林继位,多尔衮、豪格辅政。

崇祯二十二年,豪格病死。

崇祯三十年,摄政王多尔衮病死,福林掌权。

崇祯三十三年,福林开始汉化改革,改革失败,反而激化了内部矛盾,八旗造反被镇压,福林被迫退位,康熙继位,鳌拜、孝庄辅佐之。

崇祯四十年,天寒地冻之中,皇太子朱慈烺亲率数千铁骑,灭国擒皇,崇祯闻讯,大喜。

崇祯六十年,崇祯皇帝退位,皇太子朱慈烺继位。

而这一年已经是朱慈烺成为太子的第六十年了,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是太子,今年刚好六十岁。

……

“小冰河的时间变短了,烈度变低了。我记得王斗当皇帝的时候,连广州这么热的地方,冬天都下起了鹅毛大雪,最低温度是零下三十多度。当时前一天还是零下十几度,结果一场大雪之后,就成了零下三十几度,许多百姓还没反应过来,一夜之间就被冻死了。”

项羽此刻有些疑惑,小冰河是什么?

如果是纯粹的物质世界,那么小冰河就是一种自然天气,是天气的一种,只不过比较恶劣,杀伤性较大,一不小心就是国破家亡的下场。

可是在超凡世界,小冰河是一种世界本能,是世界用来调控世界内部的工具之一。

想一想前后两次实验,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次王斗造反成功,建立新朝。

第二次崇祯改革大明。

后金都被灭了。

文官都被收拾了。

二人的改革总体而言,都算是积极向上。

“因素太多,数据太少,看不透,想不明白。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此刻的一切都只是猜测。”李世民认真的道。

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一共就只试验了三次,第一次王斗还失败了。第二次王斗成功了,第三次崇祯也成功了。

三次实验能看出来什么?

虽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可谁能肯定究竟是哪一个因素对天意的影响最大?对小冰河时间长短的影响最大?

“我建议继续试验,反正朝廷有钱,迟早都能探索出天命的本质。不过我觉的如今的探索还是太保守了,不仅仅可以有穿越者,还可以有重生者,不仅仅可以单穿,还可以群穿。”

“甚至不止是原住民穿越重生,还可以让大秦子民穿越过去,甚至还可以让感兴趣的天庭仙神加入这场文明实验……”

番外: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结局成帝王?

时光倒流!

仍旧是天启七年!

仍旧是天启落水的这一天。

大同镇,这里是九边之一,名义上的士兵都有数万之众。至于实际上的士兵数目,恐怕连大同总兵本人都不清楚。

虽然名义上总兵官统管大同镇,但这么大的大同镇,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利益模式。

口外走私的钱怎么分,朝廷发下来的军饷怎么分,如何克扣底下的军户,一个千户分多少钱,一个百户分多少钱,一个游击多少钱,早就约定俗成了。

而这一天大同镇麾下的某个军户却昏迷了过去,当他醒来之时,已经是第二天晚上了。

这是一个瘦的没有人形的少年,少年今年才十五岁,身高有一米七,但体重却只有一百斤,看起来就像是一副骨架一样,好像风一吹就会倒下。

再加上少年幼时便父母双亡,所以除了他自己之外,倒也没有外人知道,他昏迷了足足一天。

在喝了两大碗稀饭之后,少年躺在屋外看着天上的月亮,眼神中透露着迷茫、不解,可没多久便恢复了坚韧。

这个少年不是大明本人人士,他也是一位穿越者。

可是和王斗这种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不一样,他来自二百多年前大明刚建立的那个时代。

在仔细的翻阅了脑海中的记忆之后,少年确定了一个事实,眼前的这个大明,就是当年自己亲手创建的!

可是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少年的前世是朱元璋,曾用名朱重八,朱八八,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结局成帝王,便是对他一生的最佳写照。

他当年真的是快要饿死了,讨饭技能极为娴熟,长相、能力无一不是第一流的,他要是长得不好看,也娶不到马大脚,更不可能靠着吃软饭获取了第一桶金。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嘴里念叨着后人给自己的谥号,朱元璋脑海中却全是最近二百多年来大明的发展过程,为什么?

为什么大明会变成了现在这样?

可是此身原来不过是一个地方兵户,一个快要饿死的兵户,没有读过书,一共也只认识十几个大字,这样的文化水平,能知道多少历史?

所以哪怕朱元璋努力的回忆前身的记忆,所能够得到的信息也是很少很少的,他只知道孙儿朱允炆的江山被儿子朱棣给夺去了。

这一点实话实说,朱元璋不算意外。

朱棣有野心,朱元璋当然是知道的,可那又怎么样?怎么说也是亲儿子,朱元璋虽然对外人不咋地,可是对亲儿子、亲孙子还是很爱护的。

反正肉烂在锅里,更何况他也没想过在自己去了以后,孙儿朱允炆会那么笨,身为天子,大义加身,还有着全国上下的军队,竟然连小小的朱棣都收拾不了,也太废物了。

可是前身见识有限,只知道朱棣打下了南京,成为了天子,可是朱棣如何打下南京的,中间又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前身并不知晓。

土木堡之变?

这件事原身也是有印象的,此事之前,文官和武将还算平等。此事之后,自从那个于谦上台之后,武将的地位就开始低于文官。不过于谦也没有好下场,死于天子复辟这样的政治斗争之中。

该!

站在朱家天子的角度,朱元璋也觉的于谦这样的家伙该死!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你保护了北京城,这是你的功劳,但因为你让大明朝文武失衡,这是你的过错。

你的功劳,足以让你成为国公,并赐下丹书铁券。然而你的过错,也足以让朕无视丹书铁券,将你大卸八块,满门抄斩!

点评了一番原身记忆之中的于谦,朱元璋便继续查看原身记忆,很快他就又发现了一件大事。

宁王造反!

正德年间,宁王起兵造反,然后遇上了王阳明,被开挂一样的王阳明轻松平定。宁王一脉受到牵连,该贬的贬,该杀的杀。

而此身便是当年宁王的某个远房堂兄弟,宁王是自己的儿子初代宁王的直系后裔,而此身的祖宗则是初代宁王。

正德年间的那位宁王,已经是好几代之后的宁王了,和此身的祖宗间的关系极为偏远,所以此身的祖宗哪怕受到了牵连,也只是剥夺宗室身份,发配守边,而不是直接赐死。

所以此身也姓朱,甚至由于家庭原因,连大名都没起,人称朱老三。

一件又一件原身记忆中的大事,被朱元璋一一回忆,认真查看,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件让他难以忍受的事情!

如今的大明朝竟然已经变成了自己完全不认识的样子!

哪怕一个县令,也可以公开看不起朝廷的总兵官!

进士老爷天下第一!

这是什么道理?

武夫们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却比不上进士老爷们的一首诗词重要,却比不上进士老爷们在花船之上歇息一宿更重要,这是谁定下的道理?

这一夜朱元璋想了很多很多,然后他就开始低调的观察自己所能接触到了的一切,同时开始努力学习、看书、锻炼身体、打磨筋骨。

转眼间,半年时间就过去了。

如今已经是崇祯元年,而朱元璋也通过自己的手段,杀了六个鞑子,再加上他拿出了当年的那股劲儿,努力经营人际关系之后,很快就当上了一个小小的百户。

地位不一样,视角也不一样。

之前的军户,名为军户,实则为奴隶,是上官的奴隶,平日里也不需要训练,只需要给上官干活儿就行,还没有军饷。

军户,本来就没有军饷!

军户就是一种另类的府兵,当年初创之时,朱元璋还很是自豪,自己发明了一种不需要掏银子就能养兵的天才办法。

军户们手里的天地,就是他们的军饷!

讲道理,军户制度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初代军户兵战力堪比二代府兵、三代府兵,再加上极其庞大的数目,谁敢说那个时候的军户兵不能打?

可是这么多年下来,军户们的田地都被上官给贪污了,军户就变成了没有田没有地,还没有军饷的奴隶兵。

这样的奴隶兵,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极低。一旦遇上了大旱、大灾就只能卖田,然后他们的田就越来越少,时至今日,还拥有属于自己田产的军户兵,十不存一。

没钱没田,还能有几分战斗力?

欺负一下地方上的土匪,没问题。

但是别说是后金的八旗精兵了,就是时常寇关的蒙古牧民,军户们都打不过。

吃不饱穿不暖,没有田没有钱,连兵器甲胄都是好几十年前的老家伙,这样的军户兵是没有战斗力的!

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朱元璋便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那就是如今的大明朝,虽然看上去很大很强很壮,但是核心战斗力少得可怜!

军户没有战斗力,那么大明的武力也就只剩下九边军镇和帝国中央禁军——京营!

可是朱元璋在查阅了万历三大征的史书之后便发现,京营也早就成战五渣了,当年的三大营、神机营那么能打,那么厉害,如今却成了废物集中营。

甚至朱元璋还怀疑,每年吞吃了朝廷数百万两军饷的京营之中,到底还有几个能打的?不会都被吃空饷了吧?

崇祯元年的春天,朱元璋当上了百户,这一天他忽然发现偌大的大明竟然是一个空空如也的纸老虎!

拨乱反正!

朕要拨乱反正,重建大明!

然而意外的到来总是让人猝不及防,上面来了一一位新的巡抚大人,想要大捞特捞一笔,引发了连锁反应。

巡抚吃总兵,总兵吃指挥使,指挥使吃千户,千户吃百户,朱元璋就只能被吃了。

可是他已经没钱、没地了……

百户所之内,朱元璋看着面前的二十五个老兵,三十六个新兵蛋子,八套铠甲,一百六十八柄朴刀,十二杆质量还算凑活的火绳枪,沉默不语。

这里就是他穿越半年多以来努力经营的家底!

二十五个老兵,有五个还是残疾,但每一个都是杀过人的,他们的心里对朝廷没有丝毫留恋,对杀人也没有任何抵触,是真正的杀人好手。

三十六个新兵蛋子,都很年轻,正是嘴上没毛的年纪,他们大都是孤儿出身,是自己养活了他们。

甚至还在其中收了一位义子,这位义子挺机灵的,资质还算可以,只不过不知道他能不能活到最后了。

至于这八套质量上佳的铠甲,更是花费了朱元璋好大的功夫,坑蒙拐骗偷的法子都用上了,才搞来了这么八套。

冷兵器时代,有甲打无甲,几乎等同于无双割草,以一敌十也可轻易获胜。这就是为何历代以来,农民起义最初之时,朝廷官军可以做到三千破十万。

那个时候的农民军没有组织,没有有素质的军官,士兵们只知道往前冲,遇到了意外如何处理?不知道。敌人强大怎么办?不知道。如何有效组织一场撤退?不知道!

别问,问就是听天由命!问就是不知道!

没有组织,没有铠甲,和有组织有铠甲的官军对抗,那真是死路一条!

沉默了片刻,朱元璋挥了挥手,老兵们开始穿铠甲,朱元璋也开始穿铠甲,时间很仓促,但是已经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

百户所之外,月色之下,凉小橘站在这里默默的观察记录这一幕。

凉小橘是一个代号,真名不重要。她是咸阳太学生的一员,这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太学生的实习内容也不断变化。

始皇元年之时,太学生们实习有的是打死一只老虎,有的是拿着百万钱去创业,还有的是天南海北的乱跑,观察记录某些信息。

可是今年已经是始皇好几百年了,嬴政早就是帝君了,帝国之内真仙数目暴增,实力也不断增强。

所以太学生们的实习内容也变了,有的是要求太学生征服一个黄级世界,可以是单打独斗,也可以组团。

还有的是前往某个玄级世界,干出一番事业来。

而凉小橘呢,她还没到毕业的时候,这一回不过是期末作业罢了,只不过作业的内容是写报告。

任务是观察朱元璋等天命之子,最后撰写一份论文,根据论文内容,老师将会给出不同的平分。

论文角度不限,可以是讨论大明朝为何会这么落后,为何会灭亡,也可以讨论天命之子的做法,甚至还可以跑题跑到外国桥,只要你有信心(忽悠)说服你的老师就行。

但无论选取何种角度,仔细观察肯定是基础!

而凉小橘作为班级之中的精英,作为天才的一员,当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此刻的凉小橘,手里抱着一只胖橘,一只黑色的胖橘。

“黑小豆,你说这朱元璋会作何选择?”

黑小豆:喵喵喵?(铲屎官,你又发疯了?)

“哦,你是说他会直接恢复太祖高皇帝的身份,自称高皇帝转世,然后一路起兵,攻下县城、攻下府城、攻下省府,最后一路打到京城?”

黑小豆:喵喵喵!!!(不是我,我没说)

“不行,本王告诉你,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虽然朱元璋本人真的很能打,能文能武,但大明朝大义尚在,实力尚在,他此刻的根基实在是太弱了,一旦说自己是高皇帝转世,估计崇祯皇帝连后金都可以放着不管,也会迅速调集朝廷各个方面的精兵,过来围剿他,必死无疑!”

黑小豆:喵喵!(你高兴就好)

“真的是必死无疑,虽然我看不上关宁铁骑,也看不上那些家丁,可是对于此刻的朱元璋来说,哪一个都不容易对付,如果一起过来了,他就是拿头打也打不过啊。”

说着,凉小橘便狠狠的撸了一把黑小豆,撸的黑小豆一脸的生无可恋:喵!(夭寿啦,铲屎官造反啦!)

“嗯,我要是他的话,我会怎么做呢?没有外力帮忙,没有来自于后世的先进知识,也不会炼钢炼铁制造玻璃珠子,甚至连法宝都没有,实在是难啊……”

番外:喵喵喵喵

这个该死的世道,根本就不给人活路!

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还想着通过体制,慢慢的往上爬,最终改革整个大明朝,可如今看来,体制这条路是走不通了,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反了!

可是如今不过才崇祯元年春,连陕西的农民起义都还没开始,皇太极也没有入寇北京城,如今的大明表面上看起来还算是政通人和。

哪怕大明的实力已经衰落了,哪怕大明只是一头看上去很强大的纸老虎,但纸老虎也是老虎,呵一口气落到此刻的朱元璋身上,那也是如山如海,不可力敌。

所以他想了想,便没有直接起兵造反,而是杀上梁山,落草为寇!

但是在落草之前,朱元璋决定做一件大事!

毕竟落草这种事情,好说不好听啊。而且落草之后,大家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这都得考虑清楚,最重要的就是钱和粮食外加兵器。

主要是粮食和兵器,有了这两样才算是有发展前途,所以在落草之前还得狠狠的敲上一笔!

第二天,朝廷这位新来的文官大老爷就失踪了。

大老爷来到大同才一个月,这一个月中有一半的时间都不在府邸之内,而是在某些多人运动场所中做活动。

所以朱元璋绑架他并没有费什么功夫,许多准备都没用上。当然这也是因为如今的大明,还是治世,所以很多人脑子里没有这根弦,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和平年代那一套。

你瞅啥?

瞅你咋地?

这种杠精在和平年代,最多就是挨一顿打。可要是放在乱世,有几个头铁的敢这么干?那不是不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当一回事儿?

和平年代,朝廷的衙役,披上一层官皮,一个人就敢收刮一个村甚至是一个乡,战争年代,别说是一个衙役了,就是一个进士老爷也干不成这样的事儿。

和平年代靠的是大义、人心、理法,而战争年代靠的是实力。

对比双方的实力,朱元璋一方有他本人和几个不怕死的老兵,而巡抚大人这里,却只有他本人和几个跑腿的。

这些人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各种潜规则,收钱办事的规矩是熟练无比,可是你让他们和老兵比砍人,那就太看得起他们了。

和平年代,巡抚大人也没想过会有人敢直接绑架朝廷命官啊!

所以绑架很成功,巡抚老爷直接落到了朱元璋的手中,跑腿们则是带着勒索信件开始运作。

粮食太重了,人太少了,肯定是没法直接要粮食的,所以这赎金之中没有粮食。

金银是少不了的,可白银还是太重,几万两白银就有上千斤重,几十万两白银就有上万斤重。

上万斤重的白银,朱元璋手下一共还不到一百号人,即使背的动这些白银,也没地儿跑了。

所以赎金之一是一万两黄金,此外就是铠甲,必须是上等的铠甲,甚至在绑架的同时,朱元璋还在招人。

人太少了,光靠数十人是无法成事的。

想要在绑架之后,成功逃离,拥有让反击朝廷官军的实力,起码也得数百好汉,不过好在大同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有本事的好汉子。

只要有钱有粮,几百好汉也能招来。

第二天,整个大同官场的高层都震惊了!

朝廷派遣下来的巡抚大老爷竟然被绑架了!

“反贼,这是真正的反贼!”

“不错,反贼的眼中没有丝毫朝廷的威严,这样的反贼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们真的敢撕票!”

这可怎么办?

要是巡抚大老爷真的被撕票了,那整个大同军镇,上上下下的文官武将就别想有好下场。

文官们或许还可以打点一下,靠着关系,去其他地方当官,可是本地的武将们,除了革职之外,还有其他的路吗?

上报朝廷?

不不不,谁敢上报朝廷,谁就是大家的敌人!

看来这个反贼也是个懂行的,是个专业的,还给大家留了面子,挺会来事儿的……

抢个劫还抢出技术含量了,第一天朱元璋还没反应过来,第二天的时候他就明白了这些官场中的弯弯绕,对于大明朝廷的腐朽程度立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胆子很大的朱元璋直接就改变了自己的抢劫计划,他甚至曾经一度公然带着巡抚大人回到了府城之中,就是自己和巡抚大人手牵着手,看着挺怪的。

在陌生人的眼中,倒也正常。巡抚大老爷是传说中的进士老爷,他们口味和一般人不同,普通人喜欢的是少女,他们喜欢的是兔儿爷。

只不过眼前这个兔儿爷未免也太糙了,就是个粗汉子,真不知道巡抚大老爷看上他哪一点了!

这一场戏剧般的抢劫,持续了足足三月之久。

三月之间,足足有两千多位大同汉子在粮食和银饷的诱惑之下,投靠了朱元璋,不过朱元璋最终却只要了三百多位会骑马的好汉。再加上原来的数十位骨干,倒也可以完全消化他们。

铠甲、兵器俱全,高层们对于朱元璋的忍耐也越来越到极限,能当上高层的没有傻子。

如果说一开始在他们眼中,朱元璋只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反贼,可时至今日,谁还不清楚,这家伙是一个陈友谅、张士诚一样的超级大反贼!

在这么下去,说不定他就直接造反了,那个时候大家不还是要死?所以在高层忍耐极限到来之前,朱元璋便放了巡抚,带着四百多好汉离开了大同,直接进入了草原。

堂堂大萌开国皇帝,如今竟然不得不落草为寇,造化弄人,莫过于此。

哒哒哒

哒哒的马蹄声,不是归人,而是过客!

目送着朱元璋进入了草原之后,大同镇总兵也有些无奈了,他心疼啊,足足三万两金子,就这么没了!

在他看来,朱元璋为了躲避朝廷接下来的打击,跑到草原之中也不是不能理解,可是一旦入了草原,那里就不是朝廷说了算了。

谁知道朱元璋身上的三万两金子,会成为谁的宝物?

就在朱元璋离开的当天,一则消息传遍了整个草原,有一个叫做朱老三的家伙,怀揣着三万两金子……

“啧啧,不愧是朱元璋,哪怕不会炼钢炼铁,也没有金手指,他一样能出人头地。第一桶金竟然是抢劫巡抚,和平年代抢劫巡抚,啧啧,黑小豆看到没有,这才是真豪杰!”一边说凉小橘一边撸猫。

黑小豆:喵!(生无可恋)

撸着撸着凉小橘便打了个响指,一个结界随之出现,然后她才小心的拿出了通讯符箓,念头进入其间,瞬间就来到了一个虚拟现实空间。

凉小橘搂着怀里的黑小豆忽然大喊了一句:“圣火昭昭!”

“圣火耀耀!”说话的也是一个搂着橘猫的家伙,不过他是个男的。

“凡我弟子!”

“喵喵喵喵!”

“来晚了,来晚了,那我就大橘为重?”

“我们的口号是什么?”

“橘漫诸天!”

“你们的凉橘女皇来了!”

“嗯嗯,女神(经)来了。”

很久很久以前,太学生的梦想是为国效力,是加入军队,或者加入征伐司,可如今太学生们的梦想就多了去了。

有的是成为拥有自己实验室的大科学家,有的是想成为一位长生久视的真仙,还有的想要成为世界之主。

而凉小橘的梦想则是建立一个大橘皇朝,自己当万橘女皇,而眼前的这些同学则是凉小橘第一批的班底,他们是未来的万橘梦侯、万橘仙人、万橘万橘文渊阁大学士、万橘华盖店大学士。

只不过看起来他们的斗志不怎么高,不像凉小橘这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更像是在陪凉小橘玩耍。

“梦侯、仙人、文渊阁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你们观察的怎么样了?有什么收获没有?”凉小橘忽然问道。

“额,本侯这边观察的这位穿越者挺不简单的,也不知道是那位前辈制造的,这位穿越者穿越之前可能是一位国学大师?或者大儒一样的人物,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

说话的这位是万橘梦侯,他的手中抱着一只白色的小奶猫,当年刚到他手上的时候确实是小奶猫,如今却变成了胖奶猫。

“哦?他做了什么?”

“这家伙过来之后就开始努力学习,如今虽然才过半年,但是却已经考中了举人,正在为考进士做准备。以他的水平,考上进士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如果只是如此,也不值得我刮目相看了,他私下里还写了一本书,上面有很多儒教改革的观点,看得出来他是打算改革儒教了。”

儒教是有缺点的,这一点不仅仅皇帝老子知道,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也都知道。

所以自从儒家诞生以来,便有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妄图对儒教进行改造。而那些能够有效改变儒教世界观,或者有效补充儒家世界观的读书人,则是被称为大儒。

不是说考中了进士,当上了六部尚书或者内阁阁老就能自称大儒,而是必须对儒家的世界观进行改造、补充、升级的,才能成为大儒。

比如朱熹,虽然很多人都说理学如何如何不好,缺点如何如何的多,还有很多人说朱熹人品不行云云,但这些和朱熹在活着的时候成为公认的大儒,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又比如王阳明,他能成为天下公认的大儒,不是因为他打了胜仗,平定了宁王之乱,而是因为他提出了心学,有效的弥补了儒学的世界观。

“哦?那他凭什么成为大儒?想要让全天下的读书人认可,这可不容易。况且都崇祯元年了,不去做官,不去练兵,却来改革儒教,该不会是荀老夫子他们做的吧?”

“是啊,未免有些不合时宜。儒家还好说,儒教和帝国的冲突实在是太强烈了,荀老夫子想要改革儒教的想法可以理解,可是我不觉得他能成功。”

“不一定,儒教的姿态你们也都知道,和帝国的理念可谓是水火不容,史书记载,当年儒教第一次出现在帝国眼中的时候,荀老夫子可是亲自拿着宝剑,带着弟子们去砍人。”

“那一次一直以来都很和蔼的荀老夫子直接杀红了眼,亲手杀死了数百名所谓的名教大儒,这可真是深得孔老夫子真传……”

“嘿嘿,可不是吗,孔老夫子在当官之后立马杀了少正卯,他老人家在前面带头,还不准其他的儒生有样学样?”

如今儒家在帝国的地位实在是有些尴尬,任何一位读了其他世界史书的,对于儒家都很难有太多好感。

虽然儒家的人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北宋灭亡是因为金朝太能打了,是当时的皇帝老子废物。

南宋灭亡是当时的天子昏庸、大臣弄权,蒙古太能打了。

明朝灭亡是天子昏庸(划掉,文官们还没有不要脸到说崇祯昏庸的地步)、大臣弄权、满清太能打了。

南明灭亡是天子昏庸、大臣弄权、满清太能打了。

看完史书就会发现,儒生们找的理由总是一模一样,不外乎天子昏庸、大臣弄权、敌人太强大,至于儒生本身的罪过,从来都不说。

哪怕儒生们一直是北宋、南宋、大明、南明的执政者,可他们是没错的,错的是世界,错的是天下!

至少凉小橘和同窗们,对这样的儒家是没多少好感的。

这种情况下,荀老夫子能怎么办?

当然是以儒家老祖宗的身份,公开宣布,儒教不是儒家,儒家是好的,儒教是非法的……

“咳咳,这个家伙很不简单。他首先提出了儒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大道,大道是无限的,是很难直接证得大道的。所以他就提出了小道的理念,大道由无数小道组成,直接追求大道极难,那么就先追求小道,最终由一个个小道汇聚而成大道。”

“这大道就是儒家三观的终极成果,除了死去的孔老夫子,没有那个儒生敢说自己已经求得大道。而这小道,则被他定义为生活间的万事万物,东坡肉是小道、算账是小道、打仗是小道、种田是小道、发明创造是小道……”

“此外,他还提出了归纳法和演绎法。三种归纳法,演绎法的三段论都被他写了出来,但是还没有发出去了。”

“等到他把归纳演义法发出去之后,儒教的世界观就会被大大补全,他也会成为名传天下的大儒。虽然这些读书人很多都是蠢货,但是归纳演义法的好坏,他们还是看得出来的。”

“不过成为大儒之后,他会怎么做我就不清楚了。”

番外:昭昭天命

这位穿越者举人,未来的穿越者进士、大儒,确实是儒家的实验产物之一,这一点凉小橘她们猜对了。

这些年来,儒家一直在改良,除了核心的仁没有抛弃之外,其他的外在一直在变化。

表面上好像儒家在被排挤,可实际上这何尝不是法家对儒家的忌惮。可儒家只需要牢牢把握住仁这个核心,便先天上立于不败之地。

仁本身肯定是好的,哪怕不同阶级的人对于‘仁’有不同的认知,但共性还是有的,这肯定是导人向善的好东西。

任何一个秩序侧的组织、势力,都不会宣布,仁是非法的,这不可能。

所以无论法家如何处理儒家,只要儒家自己牢牢遵守帝国法律,紧跟时事,以仁为核心,那么就不会出大事儿。

而绝大多数被征服的新世界,世界之中都有老子、孔子、庄子、墨子他们留下的传说。

但是世界内的具体情况却基本上是一样的,墨家近乎绝迹,有的世界墨家甚至真的已经断绝传承了。

法家被儒家吃掉,道家被儒家干的只剩下修仙炼气,治国之道差不多忘完了。所以每次征服新世界,儒家的收获都是最大的。

这也是为何荀老夫子会带头砍人的原因,他亲自出手砍人,还可以保留新世界的儒家精华,否则要是让喜、风逸这样的坚定法家分子过来,就不是砍人这么简单了。

所以儒家一直都吃的盆满钵满,他们甚至只需要不断吸收附属世界的儒家典籍、儒家思想,将之与帝国法律结合,便可以活的很好。

但是儒家毕竟是有上进心的,所以一直以来他们都在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帝国活动,至于改革儒教的实验也一直在做。

这位蜀山世界的未来大儒不是第一个试验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试验品,这种实验本身便表明了儒家的态度——积极拥护陛下统治,积极支持秦法,积极做一个好老百姓!

有儒家的试验品,自然也有法家的试验品、道家的试验品……

江南彭家。

彭家是江南最有名的大盐商之一,他家每年的收入极多,即使去掉上供和各个环节的打点,每年的净利润也有足足五十万两!

看上去好像不多,比不上大明朝每年的四百万两收入,也比不上北京城被闯王抄家时抄出来的财产,可彭家毕竟只是大盐商之一,每年净利润有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

而彭家的小公子却在数日之前不知因何缘由,忽然昏迷过去,三日后才悠悠醒来。

他叫彭炳,是家里的小公子,也是唯一的一个公子,上面有三位姐姐,作为唯一的男丁,炳哥儿的日子当然很舒坦。

所以当彭炳完全接受前身记忆之后就发现,这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儿,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仅仅限于识字的地步。

这种水平放在文风昌盛的江南,其实就是个七八岁小娃娃的程度,别说是进士了,就算是秀才,这辈子都很难考上。

时光飞逝,很快就从天启落水的夏天变成了冬天,又来到了崇祯元年,转眼间半年时间就过去了。

这半年来,彭炳一件大事都没做,反而一直在看书,一直在观察周围的一切。

半年来的观察,再加上从书籍上得来的知识,他对于眼前的大明终于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对于家族的产业有了一个近距离的认识。

就在昨天,他提出了晒盐的想法,并开始了实验。实验什么时候成功,彭炳并不清楚,但他可以肯定的是,有了方向有了银钱,试验成功只是迟早的事儿。

这一点他并不担心,而今天彭炳要思考的是未来的走向!

天启落水,崇祯成为天子,袁崇焕五年平辽,皮岛总兵还是毛文龙,但估计距离毛文龙身死也要不了多久了。

甚至明年冬天的时候,野猪皮就会入关,就会来到北京城下,就会在整个北直隶大抢特抢。

十七年后,大明将会灭亡!

彭炳很认真的研究了一下,他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材料,想要凭本事考进士太难了。

我太难了,作为一个穿越者,竟然连外挂都没有!

没有金手指,凭什么去和江南那么多读书人争夺秀才、举人、进士的名额?

做不到!

那么自己愿意把发型换成金钱鼠尾吗?

脑袋除了后脑勺那一小块之外,全是光秃秃的,然后留着一个细长的小辫子,这样的场景彭炳想了一下就用力的摇了摇头。

如果单独只是发型问题,彭炳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是满清带来的可不仅仅只是这个发型,而是奴役!

全天下的汉人都是满人的奴隶!

所谓的满清,不过是一个奴隶制社会!

虽然后世的教科书没这么说,但彭炳就是这么认为的!

在他看来,早在1644年满清入京之时,中国就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奴隶制的窘境,后来当大明灭亡之后,整个华夏都变成了满清的殖民地。

至于后来的后来,其实就是洋大人和满大爷争夺对汉人的殖民控制权。如果彭炳的观点被历史老师知道了,历史老师一定会告诉他,这是错的,高考中这么写只会得零蛋。

但这里是大明,历史老师不可能追过来纠正彭炳的错误思想。所以彭炳就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做的事情一点儿都没有民族团结的意思,实在是太不和谐了!

“我不是读书的天才,文官这条路肯定不行。”想到这里,彭炳就在科举二字上大大的画了个×。

不能走文官的路子,那么就只剩下武将了。

可是武将的路子不是那么好走的,甚至如何练出一支精兵这也值得思考,至少现在的彭炳并不会练兵。

想了片刻,彭炳就在白纸上写下了一个字:钱!

老子有钱!

老子有的是钱!

这一瞬,彭炳忽然间就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我考不了科举,但是我有钱啊!

尤其是在完成了海水晒盐的实验之后,家里肯定会更加有钱,这么多钱用来干什么?

这一刻彭炳的脑海中出现了张角、黄巢、张士诚、刘福通等前辈的名字和事迹,紧接着又出现了李自成、洪秀全的事迹,甚至连某些不能说名字的组织也被他想了一遍。

慢慢的一个计划就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他打算用十年时间来培养新一代人。

他将开始悄悄的收养孤儿,在海外培养他们,教授他们识字、纪律、以及冷兵器使用法门,百户军官的各种注意事项。

第一年不需要太多,收养个七八十个孤儿。

第二年的时候就可以上百了。

一年比一年多,十年后,第一批孤儿就该成长起来了,那时是崇祯十年,那时自己手下就有源源不断的军官种子。

如何打仗,他们肯定比自己擅长。

这条路越是思考,彭炳就越是高兴。

如果他能拥有数以千计甚至是数万位,被他从小养大,能识文断字也能手持兵器砍人,还对他忠心耿耿的孤儿,他还怕什么?

以这数千、数万孤儿为核心,区区八旗,区区大明,不过是土鸡瓦狗尔!

这就是彭炳的道路,他要种田十年,拿出十年的时间来发育来培养人才,来培养认可自己理念的人才。

……

对于晓梦这样的帝国高层而言,蜀山世界就是一个探索天命本质的实验场所,只要最终能够有所收获,那么无论重启多少次蜀山世界帝国都愿意为之付出代价!

祖龙死而地分!

大秦二世而亡!

这两个其他世界的天命或者说诅咒,始终徘徊在每一位忠于大秦的百姓心中!

陛下会不会忽然死去?

会不会有一天天上忽然降下一枚陨石,上面写着祖龙死而地分?

会不会如今看起来强势无比的大秦,未来有朝一日会二世而亡?

这些担心,虽然大家表面上没人说,可是内心之中却始终存在这种焦虑,所以高层们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支持蜀山系列实验。

到了此刻,实验本身哪怕没有收获也无所谓了,哪怕最终无法探寻出天命本质也不重要。

因为大明朝的天命,明末清兴的天命已经被晓梦不知道改变多少次了,每看一次蜀山系列实验,内心中的焦虑就少了一分。

高层们求的是心安,中层们则是在努力做实验,荀老夫子仍旧在尝试改良儒家,彭炳也被幕后之人送过来开始种田……

至于底层们,他们对于蜀山世界的开发利用那就更简单了。像凉小橘这样的太学生,跑过来做期末作业的不在少数。

可凉小橘至少还有太学生的身份,太学生在帝国之中无论如何都算不上真正的底层,他们是天之骄子,前途无量。

而对于大秦咸阳皇家中学的老师袁朋而言,蜀山世界就是他带着学校的优秀中学生们此次夏令营活动的场所。

袁朋是一个文科男,不是那些拿着一个大锤,敲啊敲就能手工敲出机床的手工业人才,也不是云烨那种,拿着基础数据,算一会儿就能给出一个又一个公式的大数学家,他就是一个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普通人。

当然,袁朋认为自己是普通人,可其他人可不这么看!

作为咸阳皇家中学连续五年的优秀教师之一,袁朋一直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必须是由内而外,让学生们发生心灵上的升华才行。

而一直以来,袁朋也在尝试小规模的精英教育。

此次蜀山世界之行,就是他看了报纸之后,向学校打了报告之后,获得批准的结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们是咸阳皇家中学精英班的学生,单论平均素质,你们是最优秀的!”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帝国积攒了数百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帝国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你们可以尽情享用自由,学习一门功法、学习一门手艺、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

“就像此次夏令营,放在数百年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我记得那个时候只需完成炼己筑基,便可成为战兵的一员,只需练出内气,开始炼精化气,便可成为战兵基层军官的一份子。”

听到这里,底下的学生们都议论了起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羡慕前辈们啊,数百年后的今天,别说是后天了,就是先天也没法加入战兵啊,民兵都嫌弃你!

如今的帝国早就是地级世界,天地灵气浓郁无比,再加上一代代改良之后的育儿经,百姓们的基础素质那是越来越强。

生下来便百脉俱通,先天之前全无瓶颈,这样的体质在某些黄级世界会被称为道体,可放在大秦,不过是二百年前的婴儿水平。

那个时候的婴幼儿,生下来便是所谓的道体。

在百脉俱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生下来某些穴窍就是通的,和天地间的灵气不断交感,这样的体质,在某些黄级世界,被称之为先天道体,可放在如今,不过是大秦本土百姓的平均水平。

这些本土婴儿,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是先天,自动吸收天地灵气,洗练自身,打下扎实无比的基础。

他们要做的,便是好好学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始观想!

成年之时,便是先天圆满,这还只是普通人。

而眼前的这些学生,作为皇家中学精英班的他们,每一位都已经是宗师了,高阶宗师、极限宗师也是有的。

十六七岁的年纪,一个个都是宗师,放在当年那是绾绾、师妃暄、月神、东君、星神的水平!

“如今的太学很难进入,甚至光靠笔试是不可能进入太学的,面试、实战必不可少。综合素质极为重要,而此次夏令营,你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亲眼见证这个时代。”

“你们的任务就是没有任务,我对你们的要求也很简单,用心!用你们的双眼去观察,用你们的双耳去倾听,用你们的大脑去思考,只要最终有所收获,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就行!”

“不要在乎其他人怎么想,你们自己的想法最重要。”

“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番外:大人,时代变了

崇祯十五年

洛阳城外

洛阳是多朝古都,历史悠久,乃是中原腹心所在,人口极多。虽然如今这个年代,中原的实力大大衰落,比起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年代差得远,但也算相对重要之地。

而今天在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洛阳城破了!

朱元璋无师自通的发明了穴地攻城法,就是找一口棺材,里面装满火药,然后把棺材放到城墙底下最后引爆!

在二百年后,太平天国曾用此法连克满清数十座城市,好用的不得了。而今天朱元璋第一次使用此法,他成功了。

站在洛阳城内的福王府之内,朱元璋回想起了过去十五年来的奋斗,不容易,很不容易。

崇祯元年春,他不得不绑架巡抚,远走塞外。

崇祯二年,他的队伍扩大到了一千人,都是精干的马贼,还很有纪律,战斗力极强,在整个草原都闯出了名声。

紧接着便是连续数年的草原战争,这几年中,朱元璋和林丹汗打过,和后金打过,有的时候和明军也会打一打。

当时间来到了崇祯七年之时,朱元璋已经是手握八千铁骑的大军阀了,这一年他入关了。

他打破了边镇,占据了陕西,开始了屯田之旅。

然后他就赔的裤子都没了!

根基之地是一定要有的,否则就没法种田,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朱元璋才会对入关有这么大的兴趣。

必须占据关内至少一省之地,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心腹,才能拥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才能真正的让手下的人忠心于自己。

否则哪怕败了一场,八千铁骑说不定就会烟消云散。这不是个人魅力可以阻止的,这就是根基的重要性。

所以朱元璋入关了,占据了陕西,也就是古时的关中之地。

在秦汉之时,关中乃是真正的王霸之基。

可是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隋唐之时便算是关中大地最后一次的光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