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奶奶,这都是些来感谢的。”小月的声音传来,小春这才敢把头伸出去:“真得吗?”
“我说大奶奶,您啊,可真是菩萨心肠。”一个妇人手中还拖着两个孩子,过来就要给翠玉跪下。
今儿中午那些人跪下,翠玉一来是要和他们讲道理,二来也有威慑之意,因此翠玉并没有阻止他们跪下,这会儿见这妇人过来,翠玉急忙跳下车,伸手去拉那妇人:“您赶紧起来,我也不晓得您是什么辈分,也不敢称呼,生怕称呼错了。”
“这要真按辈分,您得叫一声婶婆。”另一个妇人也扯了自己孩子过来,笑着在一边说。
翠玉急忙对这妇人行礼:“婶婆好。”说完翠玉就对妇人道:“婶婆还请带着两个叔叔回去,这会儿也有些冷。”
“我不觉得冷。”妇人说着就对翠玉道:“这会儿有了柴,有了米,我们一家子就能过了,等明年,你大叔叔就十二了,到时候,还想去寻个事儿做。”
“寻个事儿就是最好的。”翠玉听到这婶婆说要寻个事儿做,就笑着说了这一句。
“到时候,还请大奶奶您,能替我们说说。”婶婆这话,有些顺杆爬,但翠玉晓得,人最要紧的是自己上进,于是翠玉笑了:“自然可以。”
“那我就要多谢……”说着这婶婆就要给翠玉跪下,翠玉急忙拉她起来,又对别人道:“诸位还请回去吧,不过是点小事,按说,我们这房托赖大家久了,这会儿才想起来要各房去送一些柴米,已经迟了,各位不怪罪我们,还感激我们,我们已经很欢喜了。”
翠玉这番话说得实在很漂亮,顿时众人都在那啧啧赞叹,还有人对翠玉道:“侄媳妇你放心,以后谁敢说你的不是,那我们啊,都去吵他。”
“就是就是!”人群中自然有人附和,翠玉又对他们行礼,这才请他们各自归去。等人走了,翠玉才走进家里。
“大奶奶,方才您没回来时候,他们围着我夸。”小月有些兴奋地说着,翠玉笑了:“这会儿,你这样欢喜。”
“原来这天下,还有这么多人吃不饱饭穿不暖啊。”小月十分感慨地说着,翠玉却没有接小月这句话,尽管翠玉几乎没有出过城,但翠玉也曾听宁先生讲过几次大灾,而在这城里,能吃饱穿暖,还有人服侍,是十分幸运的。
“好,好,你这事儿办得,太好了。”郑太太的声音传来,翠玉对郑太太笑了笑:“婆婆只要不责怪我私自做主,把这么多柴米拿出去就好。”
郑太太拍拍翠玉的手:“我怎会责怪你呢?这事儿,原本就是很好的事情。”
说着郑太太就叹气:“你公公在的时候,他为人大方,况且我们家那时候,银子说句堆山填海也不为过。他们拿了些去,你公公不在乎,我呢,也就随他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