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见状就故意叹气,郑太太瞧着她:“你叹什么气?”
“我原本想着,好好地哄婆婆您开心,去这庙会上瞧瞧,谁知婆婆接连驳回,可见我这心思,是实现不了了。”翠玉这话让郑太太笑了:“还会说话呕我,那我们就去庙会瞧瞧,那些东西,也没什么好买的。”
翠玉也没有想去庙会的心,只是成日这样坐着,谁晓得族内还会不会有人再来看郑太太,然后说些不中听的话,这会儿见郑太太点头,翠玉也就笑着和郑太太说些自己小时候逛庙会时候见的事儿。
倒说的郑太太点头:“果真是我疏忽了,人和人不一样,我只嫌庙会人挤人,却忘记了,小孩子谁不喜欢在庙会上耍。大爷还小的时候,有一回也被二弟带去庙会里玩过,念叨了大半年。”
提到张二老爷,郑太太就又叹口气,当初姐弟之间,那样亲热,这会儿,也化为泡影了。
初二人人回娘家,郑家的族人也不例外,于是这日并没有人前来,初三一大早,翠玉就让人准备了车,往庙会上去。
这庙会不外就是摆了许多的摊子,有卖吃的有卖耍的,庙前面的戏台上,还在唱戏,今儿来的戏班子,据说是省城里的名班,翠玉早早就让人在戏台下寻了个好地方,丫鬟婆子在她们周围围着,也没有人来张望到底是谁家的女眷。
这样在庙前面的戏台看戏,对郑太太来说还是头一回,于是郑太太也觉得新奇极了,兴致勃勃地坐在那里看起戏来。
翠玉又让人去买了些庙会上卖的吃的,这些自然没有家中吃的那样精致,但也算过得去。于是郑太太虽觉得不如在家中舒服,但这样新奇的体验,也很有意思。
看完了戏,又往庙里各处逛逛,在庙里吃了斋,写了随喜功德,已经是傍晚时分,翠玉这才陪着郑太太回家。
等回到家中,果真说郑四太太来过,晓得郑太太不在家,也只是放下了几样点心,说这是家里做的。
“没有见到也好,免得她们说些不中听的话,这新年大节的,总不好吧她们赶出去。”郑太太晓得郑四太太扑了个空,也就松了一口气。
翠玉也只笑了笑,就晓得她们必定会盯着这边呢。于是翠玉笑着道:“那明儿,不如婆婆去逛逛那些小摊子,或者,婆婆在外面茶楼上寻个座儿,听听说书也好。”
“要听书,那就传人家进来听。”对郑太太来说,传别人进来说书,又简单又便宜,翠玉已经笑着道:“婆婆既然觉得这庙会有意思,那听书去外面茶楼听,才更有趣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