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也很担心,但这会儿在小春跟前,翠玉只能安抚她:“没有什么大事,你啊,不要一惊一乍。”
没有什么大事吗?小春很想再问问,但话到嘴边,却问不出来。
马车在铺子面前停下,翠玉看到有个衙役走出自家铺子,翠玉感到奇怪,那衙役却往别的铺子去了。
翠玉也就走下车,楚掌柜迎上前,对翠玉道:“县里老爷来各家派捐,说要收拢了来,在城门口施粥。”
在城门口施粥,也是安抚那些灾民的举动。翠玉嗯了一声:“我们家捐多少?”
“衙门里面的意思,要我们认捐一百两,我说我做不了主,认了五十两。”说完,楚掌柜的眉就皱起:“大奶奶,也不是不想捐,而是捐了出去,也不晓得有多少能到那些人身上。”
“这会儿,在城门处聚集的人多吗?”翠玉并没有回答楚掌柜的话,而且反问,楚掌柜叹气:“也就三四千人,但这三四千人,不过是杯水车薪。”
翠玉听出楚掌柜话中的担忧,捐了银子,谁晓得那些衙门里的人还要分多少?但赈济灾民,本就是很大的事儿,只是有些人,到了这个时候,还想着赚银子,让楚掌柜有些寒心罢了。
“别去管它,我们还是管我们的事儿就好。”翠玉看出楚掌柜的心事,安抚了一句,楚掌柜也笑了笑,能管什么呢?这会儿,还是要管生意上的事儿。
翠玉还在铺子里,黄婆子就急匆匆地来了,见到翠玉,黄婆子顾不得行礼就道:“衙门里还到了我们家,说要我们家把那些粮食给交出来,好去救济灾民。”
这也是常例,遇到这种事儿,总要城内的大户人家先来一趟,凑银子或者粮食,拿出去填了别人的嘴,好显得官府这事儿做得很好。
翠玉是晓得这是常例,但翠玉这回不愿意郑家拿了银子拿了粮食,却还讨不来好去。于是翠玉就站起身道:“我先回家瞧瞧。”
“大奶奶,你可一定要回家瞧瞧,他们啊,在那凶神恶煞的,像我们欠了他们许多银子似得。”黄婆子在郑家做管家,平常出去,别人也是笑着说话的,这会儿遇到这样的事儿,黄婆子哪里愿意呢。
楚掌柜已经听说了,也就过来对翠玉道:“其实,说上几句好话,然后再许一半就够了。”
“我们家,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做了多少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