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内米面价贵,寻常百姓依旧很难饱腹,七日后,宋莘莘传信匈奴剩余部落通过戍城送来的上万牛羊终于进城,士兵在城中大肆宰杀牛羊,按家户人头分肉。
接连分三日肉食,至此,城内终于重归安稳,宋莘莘的首个目标彻底达成,接下来就是依旧虎视眈眈的周围散国敌军了。
宋莘莘在边关和京城完全是两个模样,总银甲覆身,扎长发,执长枪在手,驾马巡街,玉面女将,身后是长串杀意汹涌的将士。
自从战后,宋莘莘就下令,婺城所六品之上的文武官员,每日两回巡城,迟到者斩、掉队者斩、不满者斩。
三斩军令下达,武将都是不敢违背的,但确有那几个文弱还自以为心怀天下有大抱负的文官姗姗来迟,明狰高跨马背上,手一落,许多人头就落地,自那日清早后,再无人敢违背宋莘莘,不论她武功策论究竟如何,光是她有一个能号令万军鬼面冷血的明大将军在身后,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不服从。
宋莘莘的威严,在婺城武将中,建立在第一日近乎屠杀的战场之上,而在文官之内,是建立在明狰的绝对执行之下。
大令的镇国公主和鬼面大将军之威名,在匈奴之外,再次响彻北沙关和周边无数小国之中。
边关的安稳在敌国觊觎之下,是不可能会长久的,而宋莘莘的计策只有二字——静待。
被接连小半年骚扰后的婺城,虽然有二十万军驻入,但许多地方的耗损是一时半会儿完善不过来的,再急也只能循序渐进,而那场大令的大胜之后,周边小国们对大令的忌惮和畏惧已经达到了一个难以跨越的最高点,宋莘莘终日擂鼓,威慑三方,就是在等他们按耐不住之后的第一次试探。
幸运的是,在大半个月后,她等到了。
当时率满城官员巡城,那些个文官经过这段时间的强行锻炼,也已经一个个长了一身没什么大用但确实存在的肌肉,突然城北战鼓号角齐响,宋莘莘正从马背上弯下腰给一个小孩子背上歪歪扭扭的背篓提正,听到动静下意识坐直抬起头向那个方向去看,同身边的明狰隔着面具对视一眼,轻轻拍了小孩脑袋。
“回家去,把门锁好。”
孩子在婺城长大,也已经习惯了频繁的敌军侵扰,乖乖一点头就撒丫子往回家跑,满街刚习惯了自由出行的百姓纷纷逆着宋莘莘一行的马蹄往回。
而宋莘莘长久地停在原地,任由明狰带着武将当先向城门去,在汹涌逆行的人群之中,一支简单的银钗将高高束起的长发盘好,马背侧面兜鍪戴上,接过身后随侍递上代表主将身份的红披,第一次在这群品级并不高的官员面前低下头。
“诸位大人,今日一战,宓华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