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班门弄斧(1 / 2)

V2一千亿?这得是多少啊?

华夏全年工农业总产值才6619亿,国民总收入3630亿。要是为一架飞机砸进去国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就算当年的国之重器“两弹一星”,也没这待遇啊?

所以,苏晨这话,郭伟强压根没当回事,反而皱眉问:“苏晨,你分析了两派的用意,想好没,咱们这份规划怎么做?”

两人没注意到,角色定位已悄然变化。郭伟强甚至把规划的制定者从“我”变成了“我们”。显然,他潜意识里已将苏晨视为平等讨论的对象,而不只是便宜徒弟。

苏晨答:“老师,我们分析了两派目的,下一步是对症下药。规划里的有吸引两派支持的元素。”

郭伟强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苏晨说:“首先,得有为公的部分。”

“我们要强调,现在的‘运十’研发团队,是举全国之力打造的,经过十年磨合,来之不易。通过‘运十’原型机上天,证明了我们有能力设计符合国际标准的大飞机,团队是合格的。

而且,过程中,我们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推动了航空工业整体进步。

这些技术难题,有的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比如咱们“运十”的翼型,比“波音707”先进;有的在材料科学上,比如咱们研制的高强度铝合金LC4,填补了国内空白。

还有其他一系列成果。老师您这儿的资料肯定更全面详实,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可以说,这架飞机的诞生,让咱们国家的飞机设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成就可不小,得好好夸夸,把所有成绩往大里说,说到研制者脸红心跳,这样给基研派足面子,证明他们当初的决策英明,工作成效显著,领导有方。

郭伟强没空理会苏晨话里的淡淡讽刺,急着想知道这小子下面的干货:“接下来呢?”

苏晨顺口奉承:“老师高瞻远瞩,下面的转折才是重头戏。

但是,“运十”的制造过程困难重重,这么复杂的产品,对工艺和质量要求极高,暴露出咱们国家基础工业薄弱,缺乏大型锻造和精密加工设备,没有完整的质量监控体系,支撑不了如此复杂和大型产品的生产。

这不是短期全国大协作能解决的,必须下大力气提升基础工业水平,引进大批高端工业母机,培养高素质工人队伍。”

郭伟强点头:“你给实验派提供了理由,那他们为什么要支持你的项目?”

“因为,我们打算引进鹰酱国的‘BAC’生产线和配套的‘斯贝’民用版涡扇发动机啊。”

苏晨笑道:“这可是引进消化吸收的典范,正合那一派的胃口。这么大的事,不出国考察个十七八趟,怎么定得下来?有这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正当理由,您还愁他们不帮您说话?”

“可这样,停研派高兴了,继研派怎么办?你虽然给他们戴高帽,但他们没得到实惠啊?该饿肚子的还是饿肚子,他们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