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魔都与米国那边的合作尚无定数,吉临与RK的合作也困难重重,两条路都不太稳妥,那何不趁此机会,接纳这主动送上门的第三条腿呢!
想到这里,他精神为之一振:“对了,苏晨你刚才提到的难题既然也是碳纤维,想必你也有意涉足。既然有意,你的计划又是什么呢?”
师昌旭这一问,正好给了苏晨一个坦露心迹的机会,他随即顺水推舟,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我想请师老出山,亲自挂帅。”
听到这个回答,师昌旭和郭宜城对望了一眼,满脸惊讶地问:“我?为什么?苏晨你要知道,虽然我也算是搞材料的,但我的专长在金属材料方面。在目前国家组织的碳纤维攻关小组里,我也仅是个顾问而已。”
“实话实说,我们国家碳材料方面的专家太少,他们不过是借了我的‘学部委员’名号,办事方便些。而我本人也只能从宏观上提些指导意见,更专业的建议就无能为力了。”
师昌旭这番话算是肺腑之言,对自己的能力评价也算客观,但苏晨却并不这么看。
因为他知道,在重生前的历史中,这位老先生在2000年以后,看到夏国碳纤维发展陷入低谷,混乱不堪,于是不顾自己已至耄耋之年,不顾碳纤维非自己所长,不顾自己已至顶峰的学术声誉可能因此受损,主动提出要担任全国碳纤维攻关课题的组长!
他曾说过:“碳纤维发展不起来,国防安全就无保障,我死不瞑目!”
师昌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迅速集结了一支集合全国顶尖力量的团队。团队中既有高校教师,也有研究所的中坚力量,还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参与。他甚至亲自上书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呼吁国家层面的支持,并最终促使“碳纤维”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
在他的推动下一系列国家多方面的战略层面的推进,才最终……
最终让夏国逐步摆脱了碳纤维受制于人的困境。在苏晨穿越回来之前,夏国已经能够大量生产“T800”级别的碳纤维,而更高端的“T1000”也已经完成了中试。
而苏晨今天的目的,是想将这位老将挂帅的时间提前18年!
他笑着说:“师老,您就别过谦了,谁不知道您在我们夏国材料学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广泛的人脉,我也直说,我想请您挂帅,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师昌旭笑道:“小伙子挺直接,有点意思,继续说,你要我挂帅,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干吧?”
苏晨笑道:“您既然挂帅当了司令,那麾下的兵当然由您亲自挑选,不过,我的目标是很明确的,我想找一所大学合作,因为与大学合作,我最不担心知识产权的问题,而且,大学还能提供持续的新鲜力量。”
一直旁听的郭宜城笑着骂道:“难怪你找上我们,原来是觉得我们都是书呆子,好糊弄。”
苏晨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说:“郭教授,您这么说我可真是太冤枉了,您要是不愿意,那我把那个‘钕铁硼’项目撤了?”
郭宜城急道:“你敢,看我这个老头子不跟你急!”
苏晨两手一摊说:“您看,这就是我和学校合作的好处,学校的老师们最关心的是成果能否实现,以及成果发表时能否署上自己的名字,相比某些企业的各种限制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