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这住过一段时间,我之前说过我们兄弟也曾有几年住一块,可后来因为总吵架理念不合我就搬出去了。”
郝大伟家因为空间更大,倒没有郝哲家显得凌乱和拥挤,相反,一进来时,纪莫年就感觉到了这房子有些空旷感。
并且里面的家具也没有像郝哲那边那么违和。
可见郝大伟审美是正常的,这就显得郝哲家的装饰很奇怪了。
查看郝大伟的主卧,更是简单的让人无措,简单的衣柜,里面是郝大伟清一色西装衬衫,一张实木床,床头柜抽屉里也没什么重要东西,很难想象这屋子常年住着人。
纪莫年诧异,就算孤家寡人,日子过得就这么随意吗。
其实如果真的习惯一个人生活,会布置的很好,可好郝大伟显然不是这一挂的。那么他就属于另一类需要人照顾的,这样的人往往都会选择结婚,就算不结婚也会有情人,但郝大伟似乎两边都没有。
旁边一间小点的客房都比郝大伟的房间显得温馨,衣柜单人床甚至还有个书桌,和一台小风扇,郝哲说这是他之前住过的,他走后,郝大伟似乎也懒得再改了。
第三间房是郝大伟的书房。
书房也很空旷,一个简单书架,沙发旁茶几上有个茶盘,茶壶看的出来经常用,这间书房装潢和外面很不一样,大概是喜欢喝茶,书房整体风格偏古典。
简易书架显得非常随意,很多商业管理方面的书放不下堆在了地上。
纪莫年很快在上面发现一本老相册,里面都是两兄弟小时候的照片,还有他们的父母。
有郝哲母亲抱着他的满月照,还有一张全家福,他父亲比郝哲母亲大了十几岁,老夫少妻,抱着襁褓里的郝哲,大儿子站在旁边,一家四口还挺和谐。
之后有郝哲一路长大的照片,但最后只停留在郝哲十岁,郝大伟二十岁时,之后就没有了。
始终没看到郝大伟的亲生母亲。这相册应该是郝哲母亲嫁进来了后才有的。
最后一张照片,是三个人在海边,照片里没有父亲,是郝大伟将十岁的郝哲抗在肩上,郝哲母亲在旁边笑着拉着郝哲,海风吹起她的鬓角和碎花裙子,很生动很美好。
纪莫年不得不感叹郝哲母亲年轻时是个很美的人,只可惜,据了解,他母亲也没到四十岁就去世了。
而他们的父亲,是在郝大伟二十多岁时意外去世的,那时开始,他们家就落败了。
陈立看着郝哲,“这本相册里,看得出来你和哥哥关系从小就很好。”
一听相册,郝哲一愣,随即笑了,“是啊,也能看出来我家小时候条件很不错吧,我父亲生意做得很好,乘着改革开放的风成为了最早一批万元户。
虽带着儿子,却能娶到音乐学院的校花,也就是我母亲。
可惜在我十岁时,父亲做生意野心太大,把生意往国外发展,还说要带我们去美国定居,那时候不是出国热吗,但美钞没那么好赚,赶上国外经济危机,他赔了不少钱,之后他就开始酗酒。”
说到这郝哲停顿了一下,叹息着,“那天父亲喝多了,从楼梯上滚下去,就摔死了,在我十二岁的时候。我母亲家庭主妇,公司入不敷出,变卖了家里的产业也没还完。
我哥哥只好放弃出国,开始四处打工。家道中落的富家子弟,远比寒门更难创业。我哥哥吃了很多苦,受过很多白眼。”
告别郝哲时,天已经黑了,三人找了个面馆解决晚饭,等面时陈立一言不发,看着手机里拍的哲家的照片。
半晌一拍桌子,“我有个大胆的猜测。”
“什么?”
“你们看,这是郝大伟家的书房,古色古香的,可他那个书柜就很临时,感觉很敷衍。就算是一个人,到底也是老总,至于把日子过成这样吗?
你们再看,郝哲家那个古色古香的书架,和他家风格不搭,但如果放在郝大伟的书房里呢。”
这两张照片对比,纪莫年心里一沉,打开这思路,如果是那台冰箱尺寸似乎也更合适郝大伟家,甚至是,那个黄铜摆件。
刚进郝大伟家时,就感觉电视前有点空,但如果把摆件放过去……
“所以,什么意思,这些东西,是郝哲从郝大伟家拿过去的?生前还是死后?”
“上次搬家时就在了,残联会的人帮忙的,按照付振明的说法,这些东西早就在郝哲家里了。
我更倾向于,这些东西不是郝大伟特意给郝哲买的,而是把家里的给他拿去了。”
“郝大伟这么抠门吗,怎么的也算是千万级别老总,至于给弟弟旧的吗?就不能买点新的?而且家具搬走了,也没见郝大伟填什么东西,生活过得那样敷衍。”
小王问到。
陈立却皱眉,觉得事情不对劲。
可还没等多想,局里就来了电话,说是有了桃子通话记录里那个3189号码的消息。
“这么快?”
小王感叹,“技术部这么厉害了吗,我以为最快也得明天。”
谁想到陈立却面色古怪,“技术部还没先进到这么快锁定3189关机前的活动范围。”
“我就说嘛,那找到了什么?”小王喝着面汤问到,结果陈立下一句回答,就让他喷出来了。
“但找到了机主本人。”
“什么?不是说,是没有姓名的临时号码吗?”
陈立这次没回答小王,而是紧盯着纪莫年,“这个人你还认识。我们前几天刚在警队见过,纪导,是你那个女朋友,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