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
现在临江市依然存在三高一低的产业,已经造成产业结构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消费不足等问题。
苗英杰的脸色逐渐凝重,他长叹一声点头承认秦云东说的切中时弊。
秦云东接着讲述,国家进入WTO在即,引入国外高科技装备制造的机会随之也会到来。
现在临江市的基建标准是对标五百万工业都市,能源、网络、电力、供水、交通都是高标准,就是为了产业升级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临江市不加速实施建设提前布局,就算入关后有泼天富贵降临,临江市也别打算接得住。
到时候我就是哭也找不到坟头。”
秦云东拍了一下桌沿,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苗英杰沉默片刻,拿起酒瓶为他倒酒。
“云东,我理解你的意图,宏观说,你做得没错,我应该支持你。
但你也不能太心急,欲速则不达,稳定压倒一切。”
“稳定是很重要,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城镇化建设、就业人口、社会流动性等等问题都需要经济增速来解决。
一旦经济发展降低速度,那就会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秦云东列举了低速发展的问题,不但产业升级无望,普通人的收入增长也会低迷,生活水平就很难提高。
“经济增长速度高,带给人民收入增加快,获得感强,普通人有较多的上升通道,社会才能真正稳定。
不论国际大气候怎样变化,只要我们争得了这一条,局面就会稳如泰山,这才是稳定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秦云东一番讲解让苗英杰再次陷入沉思。
卫敏了解到秦云东的想法,更钦佩他的高瞻远瞩,刚才的担心也一扫而空。
秦云东拨弄着手里的筷子,轻轻笑了笑。
“改革不能只求稳,瞻前顾后就什么也别干了。
什么事情总要有人挺身而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们都是改革派,常常说要杀出一条血路,为临江市争取到最光明的未来,关键时刻更要坚定信心,拿出勇往直前的胆气,虽千万人吾往矣!”
“算我一个,云东书记,你不会孤军奋战。”
卫敏果断插话,率先表态支持。
“也算我一个,虽然我人微言轻,但也愿意追随秦书记杀出一条血路。”
夏丰显得很激动,站起身大声附和,样子显得有些可笑。
但苗英杰并没有笑。
“还有我一个,云东,你去趟地雷阵,我也不会躲在后面看热闹。
咱哥俩还要继续一起并肩作战。”
他拿起秦云东的酒杯,庄重的样子像是要向冲锋的勇士致敬。
秦云东很痛快地喝了酒,忽然笑起来。
“老苗,咱是不是太悲壮了,其实未来没有那么悲观。
改革是大势所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就算我这一任看不到临江市发达,但成功不必在我,只求无愧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