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时光能倒流,该有多好啊!
尽管次周末周五单日成绩喜人,不过《黑暗之城》剧组还是在北美和海外两地,想尽一切办法做着宣传推广工作,以便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影院。
为此,甚至不惜抛出一些看上去比较惊人的言论。
比如亨利·卡维尔在巴黎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就声称克里斯·丹恩具备非常浓重的“恐怖主义”色彩。
“我之所以喜欢克里斯·丹恩,就是因为他几乎是一个坏人,他行走在善恶边缘,他心里有邪恶的想法,但是他总能把这些想法克制起来,确保自己还站在正义的一面。克里斯·丹恩表面上行侠仗义,其实内心深处的真正动机不那么单纯,但是幸运的是他能用利他主义来约束自己,确保自己还是个好人。”
对待一个背负沉重负担的角色可以这么说,但对于魔术师这样恐怖的人物,就要适当的注意说辞了,詹姆斯·弗兰科在北美接受采访,谈起魔术师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娱乐的角度出发。
“事实上,我们拍摄影片的目的就是为了娱乐,为了讲一个好故事。我喜欢墨菲在虚构的纽约市这样一个现实并不存在的环境里构建情节,这样影片就能在观众群中有更广泛的共鸣,因为每个观众都可以把自己生活的环境带入到影片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观众可能会照自己的想法,从政治角度来理解影片,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墨菲自己,则在推特和脸书上面更新了一段话——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旅程和开始:我们为什么会摔倒,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学着站起来;每个英雄也都有自己的终结: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所作所为。
对于《黑暗之城》的宣传营销来说,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当然,这部影片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好感,也有人抨击《黑暗之城》就是一部既傻又蠢的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产品。
对于这一点,墨菲从来都不否认,他从业以来虽然是公认的非常具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但严格说起来的话,拍摄制作的所有的影片都是流水线产品,而且别说暑期档典型的商业大制作,那些被小众影迷捧到天上去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乃至《肖申克的救赎》,又有谁不是好莱坞工业流水线的产出呢?
每一个消夏电影季到来的时候,伴随而来的还有充满文艺范的一小撮观众关于续集、爆米花和特效太多的抱怨,他们一面对影片满口怨言,一面排队买票观看。
在他们的嘴里,所有的商业片都是无脑的。
就像是一些人对于艺术电影没有兴趣,会自动忽略这一类型的影片一样,他们都忽视了一点,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娱乐性,都是一部经典影片乃至是传世经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换句话来说,电影发展到现在,它的两大性质:艺术性和娱乐性,缺一不可,也不是绝对对立的。
商业片符合大众口味,娱乐性是其诉求点。
比如毕加索的画,摆在一些观众面前,他们会感到乏味,因为他们既不懂,也没有兴趣,他们Get不到他的点。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艺术片上面。
确实,严格说起来,电影不应该分商业和艺术,不过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这个类型划分不是说不应该他就不存在的。
尤其是在好莱坞,二者的界限分明。
相比于艺术片,商业片显得有些低俗,还套路化,但无论商业片怎么走套路,套路随时代都会进行调整,等过上几十年再研究起商业片,说不定就会像现在看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影片,会看到特有的时代印记,那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说不准那时还会引发无数人的怀旧。
坦白地讲,墨菲虽然不赞同好莱坞电影同质化和无脑爆米花化,但也认为该稍稍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它们。
好莱坞商业电影可以说是当下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最突出代表,它的商业性、消费性、市场性以及对世界电影工业发展的广泛影响,都毫无疑问地成为大众文化的焦点中心。
而且好莱坞电影业有一个发展历程,它是从古典好莱坞转变到当代好莱坞的,古典好莱坞时期是电影工业的最初发展时期,注重影片的通俗性、娱乐性,力求体现各民族共有的传统道德伦理观、精神价值观。
随着电影科技的飞速发展好莱坞商业电影在制作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大量的电脑媒体技术被广泛采用,大型摄影棚的建立,使得电影制作能够展现更多的、以前难以表现的场面,制作更加精良,视觉效果诱人,这一切是建立在大额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尽管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很先进,但在电影故事的内容表现上,仍然延续传统的一套固定模式,娱乐性被放在第一位,其原因还是电影首先被制片商们视为能够获利的商品而不是艺术品。
《黑暗之城》很特别,但本质上还是一部典型的商业电影,如今是暑期档,颁奖季远没有开始,墨菲最为看重的还是票房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