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响起。
没有任何预热,钢琴声仿佛星河倾倒下来的行星一般。
仅仅是背景音乐,就把黄伟文一下子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相比于《龙卷风》那种狂热的感觉,光是一个开头,黄伟文就感觉的出来,这首《光年之外》非常不简单!
张迎月的脚配合着旋律,轻轻打着节拍。
而人声部分,很快也加了进来。
“感受停在我发端的指尖,如何瞬间,冻结时间……”
这一次,黄伟文读出了不一样的创作感觉。
以前,江帆的作品,作词相对于编曲,并不是特别出彩的部分。
让黄伟文印象最深的就只有《海阔天空》这首粤语歌了。
至于其他的,不管是给张迎月写的,还是让张枫唱的,词更多的作用,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配合着曲子发展下来的故事。
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配合曲子。
包括《屋顶》这首二人合唱,也在描述一个非常有趣,又非常生动的故事而已。
但这一次,《光年之外》带给黄伟文的感觉又不一样了。
词的重要性,被提了上来,放在了和编曲一样重要的程度!
这对于普通听众来讲,可能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感觉。
但像他这种专业的音乐人,一下子就发现了词曲上细微的变化与不同!
天才!绝对的天才!
张迎月清脆的歌声还在继续。
已经知道,这一次是要主打高音,所以张迎月在控制音调方面,非常的稳健。
很快,主歌第一小段就唱完了,张迎月甚至连换气的声音都听不到。
到了江帆所写的歌曲里,最有特点的一段了。
副歌之前,准备铺垫到最激烈部分的一小段。
黄伟文把江帆所有写的歌,汇总过一个歌单,自己一有闲工夫就会听一听。
这是他发现的江帆写的歌的另一个特点,副歌作为最热烈的部分,只是表面的。
在副歌之前的桥段,江帆同样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如果江帆知道,黄伟文心里给自己脑补了这么多天才的设定,一定会感慨,黄伟文自己绝对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天才!
而录音室内,张迎月戴着耳机,状态愈发地好。
“面对浩瀚的星海,我们微小得像尘埃,漂浮在一片无奈……”
一小段节奏上的不同,仿佛直接把听众的脖子都掐紧了一般。
张迎月也依靠自己非常优秀的演唱技巧,抓住了黄伟文这么挑剔的一位听众的耳朵。
大气不敢喘一口,终于要到了副歌部分!
“缘分让我们相遇乱世之外,命运却要我们危难中相爱!”
“也许未来遥远在光年之外,我愿守候未知里,为你等待!”
黄伟文的鸡皮疙瘩,刚消下去,又被刺激了起来。
这特么,真有这么牛的?
心里一边感叹,他也在疑惑。
为什么听上去,好像还要继续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