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倒戈相向(1 / 2)

一方面叹息成王此番栽了这么一个大跟头。

不仅被帝心忌惮,还被收了参政之权,大离第一贤王竟落到如此地步。

实在引人唏嘘,另一方面则是由衷怀疑张遗事上是否有成王参与。

毕竟张遗造反实在叫人难以置信,同时也后知后觉地佩服起谭本徽来。

感叹谭本徽目光尖锐,即刻便弃了成王并倒戈相向。

他这个御史大夫似乎也没从前看的那么忠义老实。

奉天殿上鸦雀无声,无人敢开口说话。

便是昨日主动开口的彭佳今日都安安静静,垂首侍立在队列前侧。

大厦忽倾,倒与不倒全在皇上态度。

皇上近来火气越累越多,此时若还能忍得。

那他真是个千古难得的贤明君王。

“着,御史台监察右相府,限期三日,查清肃明。”

皇上言简意赅,说完便起身退了朝,殿上众人全皆一愣。

待皇上彻底离开不见,才面面相觑起来。

皇上这话说得轻巧又简单,但事到如今地步。

这句话便不轻巧也不简单。

御史台监察右相府,这“监察”二字,说是合理。

却是冷酷无情得很,且丝毫转圜余地也无。

再来,御史台是什么地方?向来只听说御史台自发监察某位官员。

什么时候听人说过御史台是受皇帝授意跟踪某位官员?

限期三日,于旁观人等,无非就是等待三日。

三日之后,张遗要么人头不保,要么举家发配,总之这结果必不在好。

众人对此事讳莫如深,但都知道,右相约莫是要换人了。

原先有心攀结张遗者,此时全皆庆幸,甚至还有些沾沾自喜。

感慨自己时运凑巧,幸好没成功攀上张遗。

李瑾之部署确实准确,下午时便又接传回了滦州方面的消息。

这回终于是南关方面的消息。

少年将军白应锡同他父亲亭武侯白如岸相比。

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一边攘外一边安内。

更是追根究底,联合南关周边各州各府,对流寇进行分点打击。

并逐个击破,以人情人心做牌,讨问流民冲关原因。

论说起来,这流民集合冲关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逃灾。

大离地势靠北,现又正值大旱,水源日渐干涸,而周国不同。

周围地势偏南,整国外沿又全皆靠海,水源丰富。

且今年无灾无难,依旧风调雨顺。

自旱灾日渐加重开始,大离境内由北向南迁徙了不少百姓。

南部各州人口激增,水源自然也少快了许多。

大旱之下,一水难求,一壶水竟是卖出了三倍的油价。

贫民百姓负担不起,眼见水贩囤货居奇。

且分毫不让,被逼无奈下只能开始偷抢。

百姓们一呼百应,渐渐便形成了团伙态势。

更是野蛮到光天化日下,又喊又打公然抢水的程度。

这偷抢的歪风一旦形成,便越吹越广,民间发酵开去。

一传十十传百,且无限放大了平民百姓对富足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百姓们不再满足于抢水,就此开始拦路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