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1 / 2)

眼见通门外围过路百姓不多,便朝手下人挥了挥手,表示可以行事。

几个心腹互相看了看,打了几个眼色便动作开来。

他们身穿粗糙的麻布衣衫,背上背着装有火油的麻袋包裹。

瞧装扮不过是几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百姓。

这几个心腹大大方方地从通门府大门前依次走过。

果然没有叫那两个守门护卫起疑。

这些人应该不是头一次做这活计,办起这事来。

他们轻车熟路,不仅默契,而且迅速。

几人摸到通门府后墙,左右看了两眼,见无人经过。

便顺着墙根攀墙而上,连声都没吭,便顺着墙头窸窸窣窣地翻了进去。

元奉等在外围,他一边打量门口那两个有说有笑的护卫。

一边观察周围来人动静,俨然成了负责望风的接应。

若是时候不赶,元奉可不敢白日放火,但这伸头一刀。

缩头也是一刀,纵有风险,但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发。

然元奉却失了策,他在通门府外等了又等,人没等见。

汗流了不少,正午日头越来越盛,他头上的汗也是越冒越多。

黏黏糊糊,仿佛总擦不净一般,甚是恼人。

元奉等得心里发慌更是眼睛发花,然却一个人也没等回来。

原先预计的大火也没如愿烧起,通门府还是那个通门府。

门口那两个护卫也还在说说笑笑。

元奉越等越觉得不对,他心里发突,暗想不应该啊。

但眼前情形诡异至极,由不得他不信此间乃是出了差错。

只是还未等元奉看个清楚明白。

一柄长刀便先冷幽幽地架到了他的脖上,元奉感觉肩膀一沉。

心知不好,他头冒冷汗地回过头去,先是看到了那反着白光的刀身。

后便看到了持刀而站的青衣姑娘。

这人他有印象,且印象颇深,来的正是裴绍。

元奉连夜离了京城府,自然早上见不到他人。

曹革果然问了一声,杨儒解释说元奉清早下州去了。

知事下州办事很是常见,例如收税,例如查案抓人。

曹革听罢便也作罢,未曾怀疑。

反倒是杨儒,轻巧糊弄过曹革之后,心里却越发忐忑。

他眼皮跳了一早上,越等便越发心慌。

杨儒不是元奉,元奉瞧见事有异常,便是亲眼见到。

他都心存了几分侥幸,而杨儒感觉事有异常,只是感觉而已。

他便坐立难安,必要好好想想对策,为自己留条可靠后路。

人与人之间的参差于此处尽显,且事实证明。

杨儒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处事之道更可取可靠。

放火烧京城通门,此事不在小,追究起来无论是谁都要掉层皮。

这也是杨儒先前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

杨儒忧心忧虑了一日,周围稍微有些风声响动他便如受了惊的兔子一般。

这提心吊胆的滋味太过磨人,杨儒心弦紧绷,实在是安静不下来。

好在戌时末刻,这挠心抓肝的惊惶不定之心终于有了落处。

天完全黑沉下来,四周静静悄悄,仿佛入了深夜一般。

杨儒许是心理原因作祟,他感觉今晚很不寻常,四下安静地过了头,且还很闷燥。

白日被大地收纳的热气仿佛脱离了地皮的禁锢,由下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