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帝驾崩。
群臣按照事前商定好的,将熙宁帝的陵寝定作是“农陵”。
至于皇位的传承次序。
他们也已经商量一致,熙宁帝传位给皇太孙。
可是被夹在中间的皇长子朱寻欢。
他本人并无过错,直接就跳过去显然也不合适。
而且,朱寻欢尚在人世。
皇太孙即位的正统性,有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他这位出身嫡长的父王。
所以,群臣商量一致。
由朱寻欢率先登基,建元“厚德”,算是走了一趟登基的流程。
他亲自擢升“皇太孙”为“皇太子”。
紧接着,朱寻欢再禅位给太子,成为名义上的太上皇。
这前后不过一天的时间。
但大明的帝位已经完成了迭代。
朱寻欢同样会有自己的皇陵,规制上仍然按照皇帝的礼仪,不过规模上肯定不及其他帝王。
群臣给他也提前定好了皇陵的名字。
不是浪陵,不是花陵,也不是飘陵。
这些字样用来形容朱寻欢的前二十年,尚且得当。
可他如今好歹也是五品的道修了。
哪怕不是皇帝,他也是道门一位道行深厚的前辈,而且还有着挡下“驼祖”的名分。
如果只看一面,着实有失偏颇。
最终,大臣们根据朱寻欢的“玄都”二字,敲定了一个“玄”。
这名字虽然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可是前面的雨帝、兴帝、农帝同样是不按正常的路数,所以这也算是大明的特色了。
朱寻欢本人并无意见。
他如今心里想的,更多是如何让大明平稳过渡。
……
等到朱寻欢退位成了太上皇。
人称玄皇。
太子朱崇武登基,建元建武,号称建武帝。
过去的三年里,熙宁帝已经有意让建武帝在朝中培养自己的班子。
虽然,他的开局不如当初熙宁帝登基时来得稳固。
但是熙宁帝的余威犹在。
没有臣子敢小觑这位年轻的新帝。
建武帝即位之初,立刻按照熙宁帝的遗嘱,开始有针对性的扫除二十余年农政带来的积弊。
譬如,有大臣借着地利之便,侵吞田产,中饱私囊。
熙宁帝前期出于开垦的名义,只要做得不太过分,暂时不予计较。
等到了熙宁帝统治的后期,出于维持熙宁朝统治秩序的考虑,没有直接选择清算。
正好,现在这可以作为建武帝立威的由头。
只要愿意配合退还私田的,不做计较。
若有负隅顽抗者,那就只能成为新帝杀鸡儆猴的典型。
为此,建武帝还将目前硕果仅存的第一代国公,时年八十大几的定国公“李从彧”,以及皇族里辈分最高的秦王“朱益顺”请来。
二人分别代表着勋贵和宗亲,以及从这两条线蔓延出去的一连串关系网。
他们替新帝站台,已经是表明了态度。
谁若不愿意顺从新帝的命令,便是自绝于原有的团体。
朝臣的更替不如宗亲和勋贵平稳。
站在皇族的立场上,他们也不可能明着任由朝臣形成党羽。
这也导致,真正要“敲山震虎”的对象,反而是在外人看来比较清廉的朝臣。
建武帝已经做好了杀得血流成河的准备。
这就是熙宁帝留给他立威的由头,没有心慈手软的余地。
……
退田诏书下达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