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崇道这个奇怪的要求。
张天师没有直接下决定,而是目光望向远处的玄皇。
即便,他张家是授箓的祖宗。
可是架不住,朱崇道用的授箓体系不是他张家的体系,他想怎么来,张天师当然也管不着。
重点还是要看玄皇的意思。
朱寻欢也没想到,小儿子竟然对道号的长度还有追求。
这倒是他疏忽了。
不过,这点事情在朱寻欢看来,也不算大事。
道号长就长点,只要别把道号整得像是裹脚布一样,朱寻欢觉得都在合理范围之内。
想到这,他立刻给了张天师一个肯定的眼神。
那意思就是照朱崇道的意思来办。
殊不知——
正是今日这般的纵容,才开启了某人对道号长度的执念。
朱崇道如愿以偿,得到了“九天普济”的道号。
他这下才觉得舒坦了。
朱崇道想要把道号变成,并不是因为他有某种特殊的癖好。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不管“一品道箓”还是“二品道箓”,这都是自己花费心血参悟而来的,为什么不能全要?
还有,他既然同时掌握了两卷道箓,理应让人知道才是。
至于要如何让人知道?
这还有什么,能比得过直接放在道号上更醒目的。
……
等到授箓大典结束。
当今圣上的胞弟,小王爷“朱崇道”八岁授箓,一举修成二品。
这样的进度虽然不及当年云王十三岁突破四品那样惊艳。
可是,在云王已经被打上“仙人转世”的标签之后,任何与他进行的比较,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最起码,朱崇道目前称得上,是大明建国以来,最早达到二品之人。
建武帝正有意提振皇族的威严,塑造皇族威压天下的形象。
对于这位他唯一的同胞兄弟。
建武帝也不介意替朱崇道造势,顺带提早替他封王。
这一点上,建武帝与熙宁帝有所不同。
熙宁帝恪守国法和宗法,认为皇帝的喜恶当在这两者之后。
所以,哪怕熙宁帝在位二十四年。
但朱寻欢哪怕到熙宁帝驾崩时,他依旧只是皇长子,而没有给他封王。
建武帝就不一样了。
从头到尾,他都是将皇权看做统治的工具。
只要有需要,那么皇帝的意思就是一切。
于是,一纸封王的诏书送到了玄都观。
册封皇弟“朱崇道”为道王,而且还赐下了三千户的食邑,设在安陆州。
消息一出,这在宗室内部可炸开了锅。
毕竟,“食邑”的字样,已经有许久不曾出现在大明了。
除了当年雨帝立国时,大明第一代的宗室亲王各自享有过食邑外,接下来永兴帝、熙宁帝膝下的皇子封王,早就已经不赐食邑了。
而且,他们对雨帝朝的亲王们,还采取食邑“袭爵减半”的惯例。
等到最后。
所有人只能守着朝廷发的俸禄过日子。
没曾想,到了建武帝这里,竟然又恢复了“食邑”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