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三年。
又陆续有宗室亲王归来,其中一支由福王牵头,联合其他三支船队,在东爪哇王国的西面,抢占了另外一个王国“三佛齐”的海港。
福王留在本土,靠着收拢海外的侨民,形成了一个聚集地。
他们数次挫败了“三佛齐”王室的船队进攻。
如今,已经短暂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福王提请弘道帝,希望国朝可以派出水师协助。
弘道帝得到奏折,立刻招来了安王和宁王,找他二人参谋这大战的总体花费。
最终二王给出了一个相对具体的数目。
剔除海船的风险之外,拉起一支可以远征登陆作战的军队,算上犒军的费用,差不多需要二十五万两银子。
假如有海船破损乃至沉没。
这费用持续得加,每多一艘,损失都在数十万两以上。
弘道帝这些年通过“大食酒”,收回了上百万两的银子,钱袋子还没焐热了。
如今又有一个新的机会摆在他面前。
他一咬牙,喊来福王。
没有商量作战的经过,而是直接就战后的利益分配,进行了规划。
三佛齐王国彻底征服,每年产生的收益,有四成要退回到大明本土。
水师留一成,国库留一成,宗室全体占一成,他占一成。
本来,弘道帝是准备将宗室踢掉的,好让自己多吃点。
可是他一想到。
如今大明皇族对外扩张的主力,正是宗室诸王,他们的亲眷都留在本土。
需得让这些人与自己一条心,才能更好掌控住外部的藩王。
福王自己也算了一笔账。
他们的船队,以及合作的商贾,还有收拢的侨民。
这全部都要分到利益。
否则天高皇帝远的,自己这身大明亲王的招牌,如果利益不给够,很可能哪天睡觉就被人推下船了。
福王这些年在外,没少见识过人心的险恶,他反倒是希望大明水师可以在外驻扎。
还是那句话——
自己是宗室王爷,天家贵胄。
哪怕有些野心,也不需要真的与那些海盗枭雄一样刀尖舔血。
这层身份,在大明本土是束缚,可是出去了就是底气。
……
于是,弘道帝人在宫中,将内阁大臣,兵部和户部的尚书召来。
至于水师那里。
他们如今已经囤积了不少的海船,而且每年训练的水卒数量也在稳步上升。
接下来,只差把这些东西转化成战功了。
所以,水师愿不愿意,这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事情。
由于弘道帝对政事的放权,内阁臣子们的腰杆子都直了不少。
按照道理,他们是应该开始抨击弘道帝,替那些前辈们找回他们在历代明帝面前失去的自信。
然而——
架不住如今朝臣间也卷得很。
老人舍不得退下,总希望能再往上爬,过一把大权在握的瘾。
他们不走,那么科举上来的进士们就没法出头。
但这也不是没办法破局的。
新人是奈何不得老人,可是老人们也有子嗣,他们也会死。
今日这般堵死后来者的路。
那么,他们的子嗣将来也别想再冒头。
围绕这点,朝臣们正在磨合,力图形成一个稳定有效的轮退秩序。
至于弘道帝。
他是朝臣今日风光的来源。
谁要是敢把矛头对准弘道帝,那么自身就很有可能变成旁人讨好弘道帝的见面礼。
高端的权术,只需要最简单的运行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