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守①道德者,寂寞②一时;依阿③权势④者,凄凉⑤万古。达人⑥观物外之物⑦,思身后之身⑧;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注释】①栖守:栖者,安也、定也;栖守,犹言回守。②寂寞:无声也。淮南子:“寂莫者,音之主也。”此处指击名不显达言。③依阿:依靠也。依、阿二字皆倚义;阿,音丫。④权势:权威和势力。⑤凄凉:犹寂寥也。杜甫诗:“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⑥达人:达,通也;达人,指知能通达的人。左传:“其后必有达人。”⑦物外之物:指现实物欲以外的精神生活、道德修养。物外,犹言世外。⑧身后之身:指死后的名誉。身后,死后也。
【译文】坚守道德的人,只是一时的寂寞;依恃权势的人,则要遭受万古的凄凉。因此,一位知能通达的人,能看到隐藏在现实物欲后面的精神修养,想到死后的名誉;这种人宁可固守道德,忍受一时寂寞,也不依恃权势,招致万古的凄凉。
【评析】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有理性;换句话说,也就是有道德理念。因此,人生在世,不论出身于任何时代、任何文化背景,无不以实现道德理想为主。这一共同精神是永恒不变的。假如人生没有道德目标,人生不但失去
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一生都必定在缺乏内里精神的空虚中打转,充满痛苦、空虚与悲观。
既然人生是有目的,而这个目的便是道德目的。那么,以自己本身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影响他人,自然是绝大多数人的希望。古人将“立德”列为人生三不朽之首,便是有见于此。
外表衣、食、住、行等等物质享受,最后只能给人带来无止境的纵欲与愈陷愈深的腐败堕落。住朱门巨宅,衣绫罗锦缎,吃山珍海味,而终日行不义,如此的人生谈何美满、尊贵之有,其人未免可悲复可怜。一位不讲道德、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妖媚奸佞之徒,虽官高禄厚、衣食豪华,然而一旦天怒人怨,权势依尽、享尽,到头来无不是悲惨的结局。古人曾说这样一句话:“世上最尊重的莫过于道,最美善的莫过于德。”内里的真实,与外表的虚幻,取舍之间值得吾人细细思量。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①浅②,点染③亦浅;历事④深⑤,机械⑥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⑦,不若朴鲁⑧;与其曲谨⑨,不若疏狂。
【注释】①涉世:经历世事。韩非子:“涉世如此其汙。”②浅:少、不多的意思。国策赵策:“奉祠之日浅。”③点染:是说受污的意思。杜甫诗:“反覆归圣朝,点染无荡涤。”④历事:即经历的世事;同“涉世”。⑤深:不浅曰深;在此有精审的意思。⑥机械:原指器之巧者,在此喻人之巧诈。淮南子:“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⑦练达:谓谙练通达。后汉书:“练达事体。”⑧朴鲁:直率不虚伪。朴,作醇厚、不虚伪讲;鲁,直、直率的意思,亦作“卤”。苏轼议举校贡举状:“其余皆朴鲁,不能化也。”⑨曲谨:拘小节细行貌。宋史李纲传:“平居无事,小广曲谨,似可无过。”
【译文】经历的世事不多,受社会恶习的污染也就少;经历的世事多,本身受社会巧诈的影响也就不浅。所以一位君子,与其凡事求其谙练通达,不如直率不虚伪;与其拘小节谨细行,不如豪放不被流俗所羁。
【评析】人涉世一深,往往很自然地变得老成持重,而老成持重对于做人做事来讲,能够进退得宜,应对有体,好是好极了,但一位涉世已深的人,老成持重之后大多藏着很深的城府,这一来如果其人心术不正,那么机诈手段就无所不用其极,一方面固然给旁人一种可怕的感觉,一方面更使本身失去人性。因此,对一位不能避免为情欲所逞的人而言,与其历经沧桑、失去本真,不如抱朴守拙,不过于凡事在意来得能有生趣。“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此伦,教我如何说。”从寒山这首偈子之中,可使我们看到适时地放任自然的可爱。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①,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②,玉韫珠藏③,不可使人易知。
【注释】①天青日白:如天之纯青、如日之清明;比喻心境之阔朗无邪。②才华:才能之发露于外者。颜氏家训:“才华不为妻子所容。”③玉韫珠藏:是说如藏珠玉般的隐密。韫,藏、蕴藏的意思;藏,匿、隐匿的意思。陆机交赋:“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译文】君子心中的活动,有如白日青天般地阔朗无邪,没有一件事不能让人知道;君子表现出来的才能,有如藏**珠般地谨慎,不会使人轻易看得出来。
【评析】“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原则;“才华须韫”,是做事的原则。人生在世,必须面对现实的诸般问题,基于人生而平等,及追求幸福,任何人都应以诚立世,这样才能避免尔虞我诈,有和谐的人生、社会。而发挥才华,当然是每个人做事时所应有的表现,但炫才逞能、锋芒毕露,不只会招致旁人的不服,到头来更会使自己变得刚愎自用,甚至一败涂地。所以一位有德的人,无不懂得谦退的道理。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势利纷华①,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②,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注释】①势利纷华:势利,权势和财利。汉书张耳陈馀传:“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纷华,繁华热闹。史记礼书:“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②智械机巧:是指才智的运用。智械,智慧的活动;机巧,就是机伶。巧,伶俐。
【译文】权势名利和荣华富贵,以不接近为高洁,而接近了不受污染的人尤其高洁;智巧机谋这类权术手段,以不知道为超人,而知道了不去运用的人尤其超人。
【评析】“近之而不染者尤洁”,就是富贵不能淫;“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就是大智若愚。权势名利,是人
情所不能避免,一旦有机会接近,人们往往争先惟恐不及,如果有人视之如天上浮云,当然人品高洁,但造福民生又必须和权势名利扯上关系,所以说一个人在置身权势名利之中,能不受到污染生出非分之心尤其高洁,这可以做为有志用世的人的座右铭。同样地,智巧机谋这类权术手段,往往可以用来对付叵测的人心,可是一旦运用权谋,对方也一定以手段相待,如此一来就演为勾心斗角
,如果知道运用权谋或可一时解决问题,而又能从头考虑这最后仍不能根本拔除问题,还是应该以诚为本,那么这种人自然高人一等,最后自然能为任何人心悦诚服,这更是每个人做人做事的座右铭。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①之言,心中常有拂心②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③。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④中矣。
【注释】①逆耳:说忠鲠的话让人听了心里不高兴叫逆耳。史记:“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②拂心:违心、不顺于心。拂,违戾。③砥石:磨石。④鸩毒:言毒之甚者。鸩,毒岛名。本草集解:“陶弘景曰:鸩为出广之深山中,啖蛇;人误食其肉,立死。”
【译文】耳中常常听到忠鲠的话,心里常常有违戾的事,这才是一个人进德修行最好的磨石。如果听到的每一件事都很悦耳,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很如意,就把这一生置在鸩毒之中了。
【评析】孔子家语上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又说:“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事实人情处危则虑深,居安则意怠,而患常生于怠忽。所以,句句悦耳、事事快心,无异将此身埋在鸩毒之中。且古人早说过“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见人生在世就必须接受诸般横逆、痛苦的考验,欲求称心如意,还须经过这一关。可叹的是,人一闻忠鲠之言,常拂袖而去;一遇不顺之事,常怨尤丧气,不知这正是接受考验的最好机会。
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①;霁日光风②,草木欣欣③。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④,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⑤。
【注释】①戚戚:尤惧;②霁日光风:晴朗的天气、月下的清风。霁,晴朗。③欣欣:木渐盛貌。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④和气:原指蔼然可亲,此指平和的气象。⑤喜神:谓快乐的心情。
【译文】****的天气,就是善于自然生活的鸟兽也会感到尤惧;晴朗的日子里,就是无心的草木也会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能一日没有平和的气象,人的心里不能一日没有愉快的情怀。
【评析】自然界的变化,可以使得鸟兽感到惶惶不安;同样地,主宰每个人的心,一念之间可以使得行事顿异。心如果向着光明,行事必然磊落;心如果乐观,行事必然条理分明;心如果极端,行事必然不合义理;心如果悲观,行事必然多遇曲折。人情世事的顺与不顺,完全存乎一心,立身岂可不养气存和。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酽肥辛甘①非真味②,真味只是淡③;神奇卓异④非至人⑤,至人只是常⑥。
【注释】①酽肥辛甘:厚酒曰酽;丰厚之食曰肥;辣味曰辛;甜味曰甘。淮南子主术篇:“肥酽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②真味:自然的味道。真,本性、自然;味,舌对饮食之感觉。③淡:清、不浓。④神奇卓异:神妙奇特曰神奇;特异于众曰卓异。⑤至人:最高的人。⑥常:平凡的意思。
【译文】浓酒、美食、辣味、甜品,这些东西并不适合我们本来的口味,真正适合我们口味的只是清淡一类的食物;同样地具有神妙奇特、独异于众的才能的人,并不是最高超的人,最高超的人言行只是平凡如常而已。
【评析】“自然才真”,因为天性如此,人**必须如此。任何刻意成就的东西,新奇是够新奇,刺激是够刺激,但已失去本来面目。任何事物,只有在平凡之中,才能显现可爱之处。“伟人是平凡的”,道理就在此。因为在平凡之中,才能保全人性,才能完全体察人情世事,发挥人性的光辉,才能从而成就伟大的人格。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①不动,而气机②无息③稍停;日月尽夜④奔驰,而贞明⑤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⑥的心思⑦,忙处要有悠闲⑧的趣味⑨。
【注释】①寂然:宁静貌。白居易偶作诗:“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罅香。”②气机:节气活动。③无息:没有片息。一呼吸之短暂时间曰息。④尽夜:终夜;就是夜以继日的意思。尽,作终解。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尽年。”注:“尽,终也。”⑤贞明:指日月的光明。⑥吃紧:不宽松的意思。⑦心思:心念。⑧悠闲:悠然安闲。⑨趣味:兴趣。
【译文】天地的进行,看来似乎宁静不动,事实上它的节气活动是没有片刻停止的;日月从白昼到黑夜始终不停地奔驰,它们的活动经过万古也不会改变。所以身为一位君子,在空闲的时候要有不宽松的心思,在繁忙之中要有一份悠闲的趣味。
【评析】“闲时吃紧”,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远虑;“忙里修闲”,是临事不乱、心平气和的定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没有长远之计,临事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败涂地。因此,平日心中不可遇于松懈。而等到面对事情时,又不可有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因为人一旦随着事物急促,思虑也就不对理路,内心必定浮躁不安。“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是每一位想有作为的人必须先具备的基本条件。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①心,始觉妄穷②而真③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⑤。
【注释】①观:原作察解,此引申为反省的意思。②妄穷:妄念尽失的意思。穷,尽也。③真:本性。④机趣:玲珑的境地。趣,作境地解。王维晓行巴峡诗:“赖得山水趣,稍解别离情。”⑤惭忸:就是惭愧。忸,心中感觉愧疚之意。
【译文】在夜深人静、一人独处的时候,只要稍微省察内心,就会觉得妄念尽失而归复本真,并且每每会在这时候进入玲珑的境地;而既然觉悟真理及妄念的不容易摆脱,又会在这时候感受到良知的不安。
【评析】宗圣会子省三次,不愧是一位贤哲;吾人虽不能如会子之每日三省吾身,最起码也应在每天工作完毕,就寝之前,对一天来的行事作片刻的省察。因为这时一人独处,不虞任何外物干扰,思虑澄明,只要稍作省察,立刻毫发毕见;而且由于没任何外物的干扰,也更易于作深入的自我检讨。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动拂拭,莫使惹尘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这些既不能忘怀世情,又希望问心无愧的人,每天临睡前片刻的省察,是很好的办法。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恩里由来①生害②,故快意③时须早回首④;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⑤。
【注释】①由来:从来。由,作从解。②生害:产生祸患。③快意:称心得意的意思。④回首:就是回头,掉转头来的意思。⑤放手:放弃不管的意思。
【译文】一个人在置身恩宠之中,往往因此生出意想不到的祸患。所以在称心得意的时候,必须及时掉转头来冷静;一个人在遭受失败之后,也许反而带来成功的契机。所以当遇到拂逆不顺心的地方,不要因此就放弃不管。
【评析】“弓满则折,月满则缺。”朱子曾说:“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事实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的功成身退,韩信的空成十面谋,历史上已有太多人物为我们留下借镜,如果不能在得意时及时回头,那就要像李斯的叹牵黄狗出游不可得了。其次,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失败乃是常有的事,如果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失去信心,未免太辜负造化把我们生成一个人了。“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忧患困顿,正是成功立业之地,吾人应切记“人生伟大的胜利,常在惨痛失败之后”。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藜口苋肠①者,多冰清玉洁②;锦衣玉食③者,甘婢膝奴颜④。盖志⑤以澹泊明,而节⑥从肥甘⑦丧也。
【注释】①藜口苋肠:谓以藜之苗叶蒸食,用苋菜下饭;在此比喻粗莱淡饭。藜,一名莱,又名厘,藜科,一年生草本,高五六尺,叶互生,苗叶可食,可蒸煮恭供食。苋,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二三尺,叶互生,茎叶皆可食用。②冰清玉洁:喻人操守的洁白无疵。晋书贺循传:“冰清玉洁,行为俗表。”③锦衣玉食:锦衣,华贵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物。书洪范:“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④婢膝奴颜:谓卑诌之至。抱朴子交际篇:“以狱峙独立者为洁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⑤志:抱负。礼记曲礼:“志不可满,乐不可极。”⑥节:名节、名誉与节操。荀子王霸:“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⑦肥甘:美味;指贪图物欲。
【译文】甘于粗菜淡饭的人,操守大多像冰一样清莹,似玉一般洁白;讲求锦衣玉食的人,做人往往不惜摆出奴颜婢膝般的脸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最能够从清静恬淡中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名节不外由贪图物欲丧失。
【评析】这里讲的,拿来观察四周的人,一定可以证明丝毫不差。讲究锦衣玉食的人,就是贪图享受,一贪图享受,生活除了糜烂外,精神更不可能振作,一方面不能忍受突来的困境,一方面没有正大的念头,对能得到好处的人,自然摆出一付卑躬的奴颜,只要诱之以利,没有不立刻失去原则、改变立场的。而甘于粗菜淡饭的人,自然就有不自逆境屈服的坚贞气节,任何不应获得的利益,都不能使他动心,更不会去诌媚权贵富豪。如果我们还不知一个人的人品操守如何,从他的日常生活立刻可以找到答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