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好啦!那时候为了创汇,一些出口的东西几乎是不计成本的,实际制作成本已超过售价的几倍。”沈世杰开口道。
黄强:“不可能吧?那时候国家本来就穷,还亏本出口?”
楚健:“那时候缺外汇呀!只要能创造外汇,亏点国内的资源和劳动力,那也是在所不惜的。”
“好吧!”
其实,黄强他到现在都还不懂,当时外汇对国家的重要性。
那时候,瓷器厂的职工为了给国家创外汇,不惜一切代价及成本,团结一心就是把瓷器做的最好,做到极致。
楚健曾听说,当时的一个彩盘出口价是28美元,实际制作成本已超过这个价格的几倍。
“你们看,这彩盘也是创汇时期的物件,一眼就能看出来。”马汉飞又拿起一个瓷盘说道。
那是一件粉彩博古八宝花卉纹盘。
此盘整体造型优美,器物比较规整,瓷胎洁白细润,盘身所绘画的花卉纹饰很流畅,构图饱满,颜色搭配成熟自然,釉面温润细致,胎质干老,包浆自然浑厚,修足也比较规整,底部写中国景德镇制款。
“都不值钱吗?”小莉询问道,有些失望。
沈世杰:“可以留着收藏,现在不怎么值钱,以后就不好说了。”
这毕竟是花大成本生产出来的精品,艺术成分还是很高的,就是缺了点历史沉淀,让它们下去沉淀、沉淀,肯定有所作为。
楚健也拿起一件,同样是个盘子,但这是青花的。
“这盘子是明末的……”
还没说完,沈世杰和马汉飞就立即凑过来:“我看看。”
“崇祯时期的,属于细瓷,还不错。”马汉飞说道。
大家都知道,崇祯帝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
一直以来,民间有“国盛瓷旺”“国衰瓷败”的说法。
把瓷业的发展与国运兴衰必然的联系在一起。但这样的说法其实有些牵强,联系是有的,但不是必然。
明代崇祯的瓷业发展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个时期由于政局动荡,景德镇御窑厂无所作为基本处于停烧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传世器物里难以见到官窑款。
崇祯青花跟所有青花都不一样。
这时期的产品胎好、釉好、工艺好,被学界誉为“崇祯青花瓷”,摆脱了以往繁缛的风格,趋向清丽舒朗,相对的收藏价值也很高。
崇祯朝开创了类似中国画中淡墨水彩的皴点法用笔,画面极富诗意,一直影响到清初,内容以写生画为主,大量采用变形、夸张或简笔手法,画面笔意豪放,无所拘束。
“确实不错,值八十万到一百万之间。”沈世杰给出一个估价。
这估价一出,阿武的妹妹和老妈都激动起来。
喜欢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