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大明之失(2 / 2)

🎁美女直播

屯兵虽然平时不需要给钱,但要打仗出动,还是有赏钱发下,有人报空名额吃下了这些赏钱。

所谓的一个县纸面上有数百上千的屯兵,实际恐怕只有几十,甚至只有几个人,而且还多是老弱病残。

遇到凶悍的倭寇,当然就一触即溃了。

朱元璋古铜色的脸泛起青灰,失神的问道。

“为何会如此?”

伍兴叹道。

“200余年时间,经过10多代人,难免不出一个败家子败掉屯田,之后的这些军户如何生活?只能成为流民,背井离乡。”

朱元璋还想辩解,但是想了想之后叹息一声。

任何需要人执行的政策,终究都有人可以找到漏洞,朱元璋对这些贪官污吏的伎俩是再熟悉不过了。

伍兴接着说道。

“三祸生员免税。”

这就是朱元璋与士人共天下的国策,但却成为了套在大明帝国脖子上的绞索。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宵衣旰食,无奈国库税收根本入不敷出,只能加征各种苛捐杂税,最后官逼民反。”

朱元璋不由浑身一颤,他原本就是被重重苛捐杂税逼得没有活路才投身起义,没想到自己建立的王朝到最后也走上了这条老路。

伍兴继续给朱元璋算账。

“洪武二十六年,岁入粮税三千万石,其中两成要填宗室的无底洞,三成养着八十万废兵!”

“剩下五成里,四成被秀才举人们免了税赋。”

“真正能够收入国库的不过一成而已,而这一成里面还多有拖欠,所以大明朝就因此而亡。”

朱元璋浑身已经冷汗淋漓,万没想到自己设计的国策竟然存在如此多的漏洞。

伍兴叹了口气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道这些弊端,相信你这样的聪明人已经有了解决办法,所以我也不需要再说。”

伍兴又安慰道。

“我们这一次的国战也不需要考虑太多的东西,我相信以你的能力,必然可以叱咤一方。”

随即伍兴又有点好奇的问道。

“其实这些政策的问题也不能全怪你,比如宗室的问题,大明中后期的宗室与洪武朝的宗室已经有了很大区别,这一改变的根源就在于靖难之役。”

“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其实你应该完全可以避免靖难之役的发生。”

这一句话,伍兴其实是带着一点试探的目的。

朱元璋如果不选择朱允炆继承皇位,是有很大概率避免靖难之役的发生。

比如朱允炆其实还有一名同父异母的弟弟——朱允熥,他是常遇春的外孙,也是蓝玉的侄儿。

如果选择他继承皇位,那么就可以不清除蓝玉等猛将,在这种情况下,朱棣想成功靖难,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法理上讲,朱允熥是朱标正妻之子,也同样具有合法的继承性。

这也是伍兴读明史一个深深的疑惑。

在这里提出来也有一举两得的作用。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

“天子无力,最怕的是外戚干政,先剔除外戚,即使争斗,也是在朱家人之间争斗,并无大位旁落之危。”

伍兴恍然大悟,以朱元璋之能,不可能没有看到这种危险,但他却抱着肉烂在锅里的想法,最终推动了这一切。

可惜的是却少算了一招,没想到朱棣却因此害怕宗室力量,最终把整个宗室当猪养,最后养出了一个拖垮整个大明朝的庞然大物。

伍兴眼神闪烁,从这个问题,伍兴也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答案。

喜欢国战:吕布拜我义父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国战:吕布拜我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