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排场很足(2 / 2)

苏天闻真不愧是文人之首,影响力极大。

西秦这样大张旗鼓的来,就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国力,好从大唐这拐跑参加秋闱的学子。

苏天闻并没有出来,却有一个声音,穿透马车而出。

那声音浑厚低沉,充满了沧桑。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此诗一出,长街上的一种文人墨客更是骚动了起来。

“啊!是苏老的劝学诗《惜时》!天啊!苏老在劝我们好好学习,不要蹉跎了岁月!”

“苏老!您是晚辈的标杆!是晚辈前进的动力!”

“苏老!晚辈愿意追随你左右!”

李长安见到这样的场景,也吃了一惊。

这首诗,比起唐宋八大家作的,差太多了。

可没想到在这里竟然会引起那么多共鸣。

看来,这个朝代,和自己认识的百家争鸣,诗仙诗圣层出不穷的时代还是有区别的。

崇尚武德,这就代表着会轻文学。

大家都想修炼,大家都想有品阶,谁还去做文章呢?

不过,虽然作文学的人少,天下学子加起来还是很可观的。

那些无法修炼武道,或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会退而求其次,转头到文学领域当中。

毕竟,朝廷里还需要文官,军营也需要军师、谋士。

总的来说,此唐朝非彼唐朝。

王羲之、李白一类的文学家,是不存在的。

否则苏天闻怎么可能成为文人之首?

李长安顿时信心满满。

看来,这次西秦想利用学术交流会打脸大唐的计划要落空了。

西秦的车队走得不快,故意在长街上磨蹭,为的是让一众学子疯狂。

本来半个小时就能抵达驿站的,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

李长安觉得西秦真特娘的会装X。

抵达驿站后,耳边清净多了。

皇家驿站周围都有兵马把守,一来是为了保护使臣安全,二来是盯着外国使臣,省得他们在本国作乱。

驿站里也有礼部训练过的专人服侍。

舟车劳顿,自然是要好好安顿,沐浴更衣。

晚上宫内设宴,文武百官皆到,一起展开学术交流会。

因此,晚上这场宫宴,才是重中之重。

傍晚,入驻皇家驿站的薛仁杲,换下了铠甲,沐浴更衣后穿上了西秦的太子朝服。

他人高马大,相当有压迫感。

薛仁杲来到了大学士苏天闻的房间,敲了敲门,“苏老,准备一下,我们要入宫了。”

苏天闻的声音幽幽传出,“好。”

薛仁杲又说:“今晚宫宴,苏老一定要全力以赴,重创唐国,下他们脸面。”

苏天闻轻哼了一声,说:“太子殿下放心,不用老夫出手,我那三个徒弟自然会让唐国一败涂地。”

薛仁杲撇撇嘴,“你有信心就行。”

这些酸腐文人真是自大,不过是会吟诗作对,就真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跟他这个太子说话,也不出门相迎。

要不是父皇和军师让他外出听苏天闻的,他一定不会给这老头脸面。

说起军师……

薛仁杲脸上露出了一个得意的表情,“唐国应该怎么都想不到,宇文化及投奔西秦了。”

这次的学术探讨会,也是宇文化及提议的。

断了右手,武功大打折扣的宇文化及无比憋屈。

逃离了地下城后,他投靠了西秦。

薛举和薛仁杲两父子是典型的莽夫,身边缺乏智囊。

当初打下陇西,也是他们俩拳头够硬,没有任何技巧,干就完了。

但想要对外扩张,拳头显然不够看。

陇西贫瘠,长安、洛阳一带才是真的富庶。

薛举垂涎不已,正想着怎么拿下呢,上天就赐他一个军师,真是天助他也。

宇文化及痛恨李家,痛恨唐国,他发誓一定要瓦解唐国,将李渊一家子剥皮拆骨。

尤其是杀了自己几个儿子还断了他一只手的李长安,他势必要将其千刀万剐喂狗,否则难消心头之恨。

抢夺生源,只是计划的第一步,以后,还有更多招数等着他们呢!

夜幕降临,长安城内灯火通明,尤其是皇宫大殿,金碧辉煌,亮如白昼。

文武百官自汉白玉石阶鱼贯而入,前往太极殿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