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哲伦望远镜项目组这边,也已经接到了消息。不过,他们接到消息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惊骇,太不可思议了。
郭泰来那块镜子,说白了是镜坯制作的一块实验品,虽然也算是合格拼,但其实严格说起来并不是真正的产品,拿给郭泰来加工,也同样是一个实验性的想法。毕竟这是从某些资本和政治层面额外考虑的东西,项目组内部,其实还是有些不同声音的。不过因为这只是一块实验性镜坯,加工坏了或者延期也都无所谓,不会影响正式进度,所以才没人反对而已。
项目组内部很多人还是认为最终能够完成镜片加工的,一定是高精度的现代化设备,而不是某一个人的手工。手工加工再厉害,那可是八米多直径的镜片,误差不能超过20纳米,手工加工,可能吗?
按照最初的计划,每块镜子的加工要耗费四年的时间,除了镜坯制作的九个月,加工到位应该是在三年左右,这是正常的进度。
可是在实际加工当中,项目组这边才发现,他们当时估计的四年时间制作一块,实在是太过于乐观了。
没有开始加工的时候,一切都想的十分美好,十分理想,可真到了动真格的时候才发现,别说四年,正式的第一块镜子,加工时间恐怕至少得增加一倍,可能需要八年时间。
事实上,实际制作中第一块镜子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第二块镜子冒着摧毁的风险赶制,也是从2012年一直加工到2019年,足足用了七年多。
就在这种进度严重落后的情形之下,华夏那边第一块实验性镜坯居然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开始上测试塔测试了?还是手工加工的结果?这怎么可能?开玩笑的吧?
这可是八米多直径的大镜片,手工加工一个十几厘米的硅晶体球还可以理解,这么大的镜子还要保证误差,吹牛也要有个谱啊!
项目组内部立刻沸腾了起来。华夏天文台的不用说,肯定是支持的,还有一些同样支持的人,都认可郭泰来的努力。但另一批一开始就反对的人却始终不相信,双方一阵七嘴八舌的争执之后,终于达成了一致。反正不管怎么吹,干出来的活是骗不了人的,测试的时候双方都派人过去现场检测不就行了?
于是,在郭泰来准备上测试塔测试的时候,大麦哲伦望远镜项目组派了四个检查人员过来,一个华夏天文台的,一个本身支持郭泰来手工加工的,另外两个是一开始反对的,十分慎重的参与测试。
与此同时,水木大学精仪系这边,王教授也带了一个小团队过来,准备验收那个大幅面高精度磨床。这本来就是顾校长当时要求的,郭泰来邀请王教授过来进行技术验收,也是给顾校长一个交代。
不过,让郭泰来意外的是,除了王教授一行之外,热能系的曹老师也来了。曹老师还带了两个中年人过来,一个戴眼镜,一个不戴眼镜。不戴眼镜的那个,一看走路的动作就知道是个军人,至于戴眼镜的那个,显然是个搞科研的。
都不用问他们的来意,郭泰来就知道,这还是被人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