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都走到无逸斋前面了,福全说:“刚才话没说完,伯父的意思是现在撤藩,可是你汗阿玛疼你,太子也体谅你,让你晚几十年再撤,这藩王只限你一人,你儿子是没这好处的。”
“哦~”有种先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的感觉,这虚头巴脑的!
海棠说:“还是亲人疼我,伯父您也疼我!”
“进去吧。”
无逸斋里面站满了人,南书房大臣张英和起居注官费扬古正在伏案疾书。对,这个记录康熙言行的年轻小官也叫费扬古。
海棠和福全进去,满屋子大臣往后退,给他们让出了路。太子过来请他们坐到康熙身边去。
这就一会,康熙面前有一块用石青色锦缎包着的印信,这是福全的印信,刚送来的。
康熙问海棠:“你伯父跟你说了吧?”
“说了,儿臣多谢您和太子。”
康熙就说:“朕驾崩之日,就是你撤藩之时。”
海棠努力挤出给笑容:“您别这么说,儿臣随时都能撤藩,您可别说驾崩,怪吓人呢。其实儿臣想早早的撤藩,京城锦绣繁华,人总是向往繁华的,而且父母亲人都在这里,根也在这里,年轻还好,年老了哪里还能经得起来往奔波……”
这时候张英走过来,把起草好的文书呈上来:“臣请皇上过目。”
太子接过来递给了康熙。
康熙看了看,递给了福全,福全看完点头,递给了太子,太子看完给了海棠。
海棠低头看了看,字不多,真的是字字句句斟酌过了,而且这张纸很大,旁边很多空白的地方。
海棠问:“在哪里用印?”
太子说:“没写完呢,让他们写完再用印。”
这张纸递给了张英,张英提笔誊写,这些大臣们上前把自己名字写上,其中不乏今日来觐见的一些满清权贵。
这时候梁九功端着印泥进来,跟在场的人说:“有印用印,无印画押,此墨迹印迹遇火留痕水浸不化。”
从这些见证的官员开始纷纷用印或摁指纹,最后送到太子跟前,太子用印,梁九功用托盘端到海棠跟前,海棠解开包印信的锦缎,在印泥盒里摁下去再提起来,在空白地方稳稳的压下去,接着是福全用印,托盘被送到了康熙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