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依赖源石技艺技术的产物时常会出现一个该死的问题:贵!所以到最后,乌萨斯军队中的野战炮和舰炮依然大多靠着老式弹药作战。像现在这样往某个目标集中射击高爆弹,只能说明他们把这里视作重点目标。
不过,相比泰拉保民军的先进工事,这些还是黑火药装药的炮弹就又不够看了。
作为重要性极高的战术要点,人联工程兵们在处理畜牧场时做到了“外面看起来没什么变化,内里换了个遍”。避弹所、救护所、物资储备点、武器隐蔽点全部搬进地下,辅以预构件加固,重要位置全部使用预制工事套件。论起坚固程度,即使炮火密度达到每秒六发大口径榴弹,也不能有效杀伤。
而乌萨斯军队的炮火看似凶猛,但勉强能跟当年的“美式105”“美式155”榴弹炮相提并论的,只有两艘轻巡洋舰的共计四个双联装152MM炮塔。至于轻巡洋舰舰体侧面炮廓里的那排小炮,以及小型舰只舰炮与野战炮,对付这种防御工事只能听个响。
正是基于对以上信息的充分认知,爱国者十分淡定地站在自己的连指挥所里,任凭炮击一轮猛过一轮,好几次打到了连部附近也不以为然。
天花板上的便携照明灯一阵晃荡,沙土哗哗地往下直掉。可哪怕被沙土浇上一头盔,爱国者眼睛照样眨都不眨。而是忙着用无线电和指挥终端与麾下班排时刻保持通信。
等吩咐完炊事班继续保持隐蔽,支援火器尽快备便后,他接到了来自司令部的通信。
第三十四章“台风”来临
“火力越强,工事越深,伤亡越小。
“不管武器口径多么小,也不管武器数量多么少,要始终用火力支援步兵进攻。”
——艾尔温·隆美尔
在保民军司令部的掩蔽所里,炮弹好像闷雷一样在头顶炸响,冲击波透过土层直接晃荡肠胃。塔露拉本能地跳起来,尽可能地远离震波。而指挥部的参谋们当中,泰拉保民军的菜鸟们也是这样。只有康曼德与人联的老鸟们在自己的战位上牢牢戳着,完全把帝国军队的炮击当放屁。康曼德甚至还能冲着话筒发出响亮的声音。
头顶上传来炮弹爆炸的轰鸣,但博卓卡斯替的耳机里传来康曼德几乎压倒排炮的声音:“喂?大爹!你那边怎么样?”
至少二十发炮弹在头顶同时爆炸,冲击波凶狠地砸进地面,惹得畜牧场的避弹所一阵剧烈晃荡。细沙土顺着预制防护板之间的接缝倾盆而下,穿着动力装甲的爱国者岔开双腿稳稳站住,深吸一口气,用最大音量回答:“无!人!伤!亡!”
康曼德在爱国者回话前就把这个手持电台放在了桌子上。指挥所里的人们惊悚地看着桌子上的各种玩意在爱国者的咆哮中微微颤抖。康曼德的那个搪瓷杯一路跳动着蹦到了桌沿,被主人伸手接住放回原位。
“很好!”康曼德吼着——不然实在是听不清。同时向角落里的霜星点头,然后切换通信。
“四爷!”他大声呼唤着另一处指挥所里的老战友,“怎么样了?”
炮兵指挥所里的四爷一手忙着在钢壳笔记本上用防尘鼠标拖拉,一手扶着话筒回答:“定位敌人炮位的工作就要结束了!真是古董大展览,只要你一声令下,保证把他们炸得满地找牙……不过给陆行舰开罐得费点工夫!”
“很好!”康曼德看看时间显示,炮击已经持续了一个小时。“要等敌人投入步兵攻击,然后被我们钉死一部分,有部队撤不下来时,让他们没法调头就走时,再抹掉他们的炮兵……”
康曼德突然停嘴,发现自己的音量似乎大过头了。同样的,视线中的一切都不再颤抖,一刻不停如细线般漏下的沙土也停止了。
**
乌萨斯帝国军队名义上是封建君主私军,实际上只有直属皇帝的部分常备军能算做这个。剩下那些,还要加上“高度军阀化”这种DEBUFF,其缺点是可想而知的。
思想僵化、战术拙劣、论资排辈、热衷干预政治、蔑视技术进步、过度崇拜精神力量、重视血统背景甚于能力、以特权阶级领军等各种坏风气在军内四处蔓延。
但是,乌萨斯帝国的将军们依然把保证和提升部队战斗力作为重中之重。
尽管他们总能给新式武器挑出:造价太贵、保养太繁琐、士兵熟悉时间长、需要建设全新的生产线、射速快导致弹药消耗加大、枪管上需要加挂57厘米长的短马刀式刺刀等各种稍微有些道理或者狗屁不通的缺点来讨价还价。
但是当真遇上嘀咕“什么新式枪械……吃饭是要从嘴巴吃的!后面来的那叫灌肠”这种B话的傻X时,乌萨斯帝国军方的大佬们只会让这些傻X接受精神注入棒的抚慰。
所以,作为在和平时期还能齐装满员,充当第四集团军战备机动部队的精锐兵团,第四集团军第六军的武器装备无不是新锐先进的。
而第六军野战炮兵装备的各种后装线膛炮就是新一代武器的典型代表。通俗地说,如果滑膛炮在一千米外打中一个谷仓,那么相同距离上,线膛炮就能轻松轰开谷仓大门。
此外第六军的军属炮兵团和师属炮兵营还装备有不少臼炮,以24磅(口径144MM)为主。这些臼炮是堑壕工事的噩梦。因为飞行速度慢,臼炮炮手一般会将延时引信设置的非常长。如果落点区域的土地不够松软,炮弹落地后常常会弹跳起来到处乱滚。原本能够防御火炮直射的野战工事此时也会变得不安全,要是有一发炮弹滚入泰拉人常用的堑壕或掩蔽所,往往会导致一场惨剧。再加上陆行舰特混支队的那些舰炮,这支总数接近二百的强大炮兵力量火力全开了整整三个小时。
按理说敌人的阵地应该被硬生生轰成了满是窟窿的奶酪,但时间走到0800时,乌萨斯炮兵停火后,实际效果却让从一线的尉官到掌管全局的将军们都心里凉了半截。
得益于泰拉保民军那完全超越时代的先进野战筑城技术,这看似强大的炮群,对于这些坚固工事和地下掩体的效果很差。
以开花弹甚至实心弹为主的炮弹完全缺乏破障能力。实心弹只适合砸人群,开花弹的导火索引信误差太大。如果炮弹早个哪怕几分之一秒爆炸,四散飞溅的全金属风暴会错过铁丝网;如果引信起爆太晚,开花弹就直接在泥土里爆炸了,根本无法破坏铁丝网。对铁丝网地带的轰击效果可想而知。而宝贵昂贵的源石技术触发引信炮弹,大量用来破障实在太奢侈了。
炮击倒是呈现出不错的声光效果,一度还让不少人产生了美好的幻想。当迷雾散去,真实的战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最大胆的乌萨斯军官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山谷谷地和对面山头上一道道木栅栏和交错其间的铁丝网,有些地方被炸开了几个口子,更多的的则是完好无损。目视可见的敌方战壕里,垮塌的位置寥寥无几,更别说成片被毁。只能发现依旧难以逾越的铁丝网和完整的敌军工事。
可是当弗兰格尔中将向陆行舰特混支队驻司令部联络官和第六军炮兵司令要求继续射击时,两个人都双手一摊:劳师远征的第六军当初预备的是扫荡,炮弹没有超额携带,消耗速度未免有些快了。现在浪费太多,之后恐怕……
弗兰格尔默默地看了他们一眼,从地处南岭南坡的指挥所看了眼岭顶陈列的陆行舰和炮群,表情阴沉冷峻,磨着牙齿,仿佛陷阱里的困兽。
最后,他转过身来,对参谋长佩特罗夫上校高声下令:“按原定计划开始!”
当乌萨斯帝国第四集团军第六军第七步兵师的中高级军官们策马在全师的队列中奔跑时,他们经过的每一个连队都在发出欢呼:
“乌拉!”
“长官,我们爱你!”
“长官,请带领我们拿勋章!”
最后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的真实心声。
四面八方的欢呼声响成一片,这些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汇合成震耳欲聋的轰鸣。当各位师长、旅长和团长骑马来到各自单位的军旗下时,军乐队奏起了简短舒缓的《向鹰旗致敬》,提醒士兵们准备好,战斗即将开始。
嘈杂的声响戛然而止。
接着,是军官、军士和传令兵们传递的高喊:“各就各位!”
军乐队奏起了《准备进行曲》,提醒士兵们准备好,战斗即将开始。
按照乌萨斯帝国军队步兵部队的通行编制,每个步兵连由3名军官,5名士官,1名鼓手、1名笛手,120名左右的士兵组成。此刻,各位连排班长和士官们的喝令响成一片,第七步兵师的各步兵营开始了迅速的队形变换。每营的六至十个步兵连列成横向宽度两个连的营纵队——步兵连作为最基础的战术单位,只要保持战斗队形,都是呈两到三排的横队。
“全体注意!”军官和士官们接力吼叫着,“装弹!”
数百支步枪拨动机头的声音汇成嘈杂的声浪。士兵们从腰间的皮制弹药盒里掏出硬纸壳或金属定装弹药,拉开步枪枪身尾端的枪栓,将粗壮的子弹塞入敞开的枪膛,推栓完成闭锁。然后将步枪上好刺刀,放上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