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比弗利山庄。
从它刚开始诞生之初起,慢慢的变成一座名利场。
近百年来,这里的明星一直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历史的进度条发展到现在,这里几乎聚集了全球最顶尖的影视制作人才。
米高梅电影,在被收购后改为mGm环宇电影,很土的一个名字。
在重组过程中,没有裁掉一名员工,只是对各部门的业务范围进行优化整合。
过去各自独立的部门,除了后期制作团队之外,其他部门被打乱重组,分成若干个包含各类人才的小团队。
简单的说,由制片、导演、编剧和其他人员组成一个又一个小剧组,原本的流水线作业被调整成分包单干。
除了美利坚法律规定的薪水之外,想要挣更多奖金,就得拿作品来说话。
这样做会出现什么结果?林慕阳也不知道。
他只知道米高梅从业内前十,慢慢变得负债累累,最后走到破产边缘,原公司的所有人都有责任。
决策层有决策失误看错风向的领导责任,具体到工作人员,有效率低下、浑水摸鱼亦或浪费资源的责任责任。
当务之急得先保证每个人能有活干,有饭吃,尽快推出新作品,不能让市场认为米高梅真的没了。
漫画公司那么多超级英雄的版权,随便拿出一个来就能改编成电影,市面上那么多爆火的小说,随便挑一部过来也能改编成影视剧。
有些团队想要拍摄纪录片?
没问题,选题必须要有意义。
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物传记、动作、记录,甚至伦理都可以!
大原则就是大老板负责出钱,团队负责出好作品。
咱们现在小本经营,满足不了大牌演员的高片酬,也别动不动就来部上亿美元的大制作。
在现实制约下,米高梅的星探们活跃在全国各地,寻找有天赋的素人演员。
制片人和导演们也将目光更多的放在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演员身上,总之就一个原则:只选便宜的,不选贵的。
这是70年代面临危机时,影视界的前辈们曾经做过的事:引入新的导演和编剧,签约更多的新演员,保留经验丰富的制片人,改变铺张的高成本制作风格。
说白了,影视制作这行业能不能挣大钱,很大几率就是在赌市场。
赌观众喜欢,赌风潮到来。
在给全体员工发的内部邮件里,林慕阳坦诚自己对影视圈的看法:大牌明星或许能起到吸引特定观众群体的作用,但一部好的影视剧,首先应该注重的是品质。
什么是影视剧的品质?
故事内容,画面质量,贴合主题的插曲,演员的演技等等。
mGm的宗旨,是要用技术来引领行业潮流,用故事来打动观众,用票房来青史留名。
林慕阳的底气,来源于他对米高梅的全盘考量。
谁能懂啊?
这家负债几十亿美元的电影公司,不但有52家自己的电影院线,他妈的竟然还有自己的设备生产线!
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了好嘛!
管理层能把这样要人有人要设备有设备要技术有技术的企业,给带到濒临破产悬崖边上,也是没地方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