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不兴,则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要一起走的。理由是他想给刘备打一段时间的工,换点黄色宣纸做报酬。
阿备思考了片刻后,道:“如果你愿意被我征辟,正式成为我的曹椽,那么我不仅可以稳定供应你大量黄色宣纸,而且还能教给你更多的关于绘画的知识。”
曹不兴是个彻彻底底的画痴,一听阿备给出的诱人条件,想也不想地就答应了。阿备再三提醒他再多想一想,曹不兴则表示:不用想了,我相信你的人品!
不怪阿备这样谨慎,东汉时期还是非常典型的二元君主制。虽然朝廷里有一个皇帝,名义上是所有人的君父,但对于下面的人来说,自己的老师、自己的顶头上司才是自己真正的主君。
这下面的一大票人被合称为“门生故吏”。
对于这些门生故吏来说,为了自己真的正主君而反抗更加高级的官员或者势力,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可以被写进史书而被广泛赞扬的美谈。
这也就是袁绍、袁术能在汉末争霸时打出漂亮开局的重要原因。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早就网罗了一大票只忠于他们的人,成为了皇帝之下的隐形皇帝了。
因此,阿备才让曹不兴对被自己征辟这件事多考虑考虑。同时,也只有曹不兴接受他的征辟,正式成为需要对他尽忠的臣子后,阿备才敢把自己超越时代的技术教给他。
见事情敲定了,阿备拿出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简易版水银气压仪和水准仪,为他讲解了一番使用办法。
这套仪器是阿备在雒阳城里当中藏府丞时开始着手准备的。
由于阿备此时还没有点亮玻璃制造的科技点,因此对水银气压仪和水准仪上的玻璃元件犯了难,只能想方设法地在东汉时期现有的技术里摸索、实践。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后,才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对于水银气压仪需要用到的玻璃管,阿备直接找到制作琉璃的工匠制作了一个。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方的玻璃吹制技术便传入了华夏。到了东汉末年,琉璃制作工艺不断发展,要制作长管状的琉璃器皿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阿备对琉璃管的颜色和纯净度没有什么要求,只对透明度有要求。且这唯一有要求的地方,要求其实也不太高,只需要能清晰地看到琉璃管中水银面的位置即可——总的说来,比起那些追求精致的贵族老爷们的要求低得多了。所以琉璃工匠们制作起来就更加没什么难度了。
唯一给琉璃工匠们造成困扰的,就是琉璃管的长度——阿备要求琉璃管要做到四尺四寸长(汉尺),也就是现代的一米长。这是琉璃工匠们从未做到过的长度。不过在反复多次的试验之下,最终还是做了出来,且效果还不错。
后来,琉璃工匠们似乎从中获得了灵感,将玻璃管的长度缩减,搭配铁丝、麻绳、青苔等其他材料,制作出了悬挂花瓶、琉璃吊顶、微缩盆景等一系列创意十足的装饰品。听说很受雒阳城的达官贵人们喜爱,卖得很好。
而水准仪中要用到的目镜、物镜、凹透镜等一系列镜片,由于其对颜色、透明度和纯净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则没办法用琉璃来替代。阿备只能想办法购买天然的白水晶来进行打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