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道:“数月之内,雒阳必将大乱。我主刘玄德才高德广,定能克定乱局,护佑皇统。将军何不随亮一同前往雒阳,协助我主?”
赵云点头:“好。”
诸葛亮愣了一下:“将军刚才说什么?”
赵云又很耐心地重复了一遍:“我刚才说:好。”
诸葛亮听懂了,但心中实在不解。这个赵云怎么就不稍微推阻一下、犹豫一下呢?这实在是太不按常理出牌了!弄得他原本准备好的一肚子劝说之词没机会说出来,倒憋得有点心慌。
“将军为何答应得如此爽快?”诸葛亮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小孩儿心性,好奇地多问了一句。
“因为……”赵云开了个头,却又戛然而止,只是垂下了头,羞赧一笑。
诸葛亮面上不显,心里却十二分的着急:到底是因为什么呀!你倒是说清楚呀!
谁知赵云直接跳过这个话题,抬头道:“云此次出来,是为了攻打黑山贼寇。若要去雒阳,还得先回家向父母辞行,再另外召集乡勇。请诸葛公子先在此等我三日。三日后,云再回来。”
卫强狠狠地一皱眉,看向赵云的眼神也带上一丝鄙夷:这番说辞,这不明显是在骗小孩儿吗?
诸葛亮毫不动摇,眼中全是坦然和信任:“三日后,亮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谈话结束,赵云带着常山兵们离开了。苦哂和典韦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第一反应也和卫强一样,觉得这就是赵云的缓兵之计,诸葛亮肯定是被骗了。山寨里的其他黑山兵们听了之后,也都觉得赵云肯定是要拉人回来继续攻打山寨。
只有诸葛亮,自始至终只有一句话:“赵将军乃信义之士,亮相信赵将军。”
见诸葛亮这幅执迷不悟的样子,苦哂暗自叹气,一边布置人手加强了山寨的守卫,一边对去雒阳的事情又产生了疑虑。
三日后,赵云带着五百人马而来。山寨里,黑山军的戒备也达到了最高峰。
在一排排弓箭的暗中瞄准下,赵云翻身下马,双手抱拳:“云依约而来也!”
于是,众人对诸葛亮和赵云心服口服,苦哂心中的最后一点疑虑也全部打消。双方整顿好人马后,便向着雒阳而去。
诸葛亮坐在马车上,一遍又一遍地看鱼水玉佩,心中暗道:主公,亮来了。
蹇硕跟着阿备呆在雒阳城外的造纸工坊里,一日又一日,眼睁睁地看着“蹇硕”死了,董太后倒台了,董太后死了,十常侍投靠何太后了……看到最后,就连一直瞧不上的董卓都要进京了,自己这边依旧优哉游哉毫无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