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1 / 2)

🎁美女直播

第141章袁氏之亡(下)

凛冽的寒风卷起地上的枯草,干瘪的泥土里全是腐烂的腥臭味。

月亮照旧挂在天空中,兢兢业业地向人间洒下光芒。但地上的凡人们却总觉得掌管月亮的仙子在偷懒耍滑。要不然,这苍茫的大地为何始终这般漆黑一片,而不见半点亮光呢?

好在猪油炖胡萝卜是安民军中必备的伙食之一,充分保证了B族维生素的摄入,这群潜伏在暗林中的狩猎者才能在这暗上加暗的环境中看得分明、行动自如。

阿备骑在马上,闭目养神。

他的脸庞上沾满了尘土,让他本就饱经风霜的皮肤更黝黑粗粝了几分。干涸的血水凝结在他的发髻上,如啫喱般将他略有凌乱的发丝做出了飘逸的发型,以至于虽然黑夜无风,但旁人看着却总觉得有股烈风冲着他扑面而去。

“已经快要鸡鸣了。”苦哂拍马踱到阿备旁边,脸上是掩不住的焦虑,“贾文和真的能行吗?他不会叛变吧?”

阿备没有回话,依旧骑在马上闭目养神,稳稳得如同泰山一般。

苦哂没得到回答,心中的焦虑迅速增加。他想要大吼一声,却又害怕坏了刘备的军令,受到责罚。

他知道,刘备治军甚严,哪怕是亲信故旧,犯了军令也是严惩不贷,半点情面也无。他现在也算是个高官了,可不想为了这点小事丢了脸面。

一来二去,那股焦虑就像块石头似地堵在他的胸口,沉甸甸地让他心烦。为了稍微让自己好受一点,苦哂只得催动着马匹,在小小的空地上来回打圈。

“中郎将,且宽心。卫将军既然敢派贾主簿过去,必定是有道理的。”赵云如同一棵白杨树般,笔直地站在一旁。

“可是,我就是觉得那贾文和整天贼头贼脑的,不靠谱……”苦哂碎碎地念叨着。

一阵似有若无的轻风吹过,阿备骤然睁开眼睛,低低地说了声:“成了。”】

众人正在不解,前方的城墙上突然冒出冲天的火光。而这——正是他们之前与贾诩约定的信号。

守城门的人都被控制住了!

一直潜伏着的安民军顿时眼睛一亮,精神抖擞起来。他们纷纷从藏匿的草垛、树木下钻出,如饿狼般嘶吼着向城池冲去!

宛城中的守军们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的城池居然这么轻易地就被攻下了。当晨光微熹时,他们被绑缚着拖拽到刘备身前的时候,他们更是瞪大了眼睛,一副活见鬼了的表情。

这个刘备,不是应该在并州与袁绍对峙,怎么会突然出现在了荆州的宛城?他们怎么一点消息都没听到?

阿备瞥了他们一眼,淡淡地:“看来,你们果然什么都不知道。刘景升机关算尽,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七天前,阿备原本在并州与袁绍大军对峙,突然得到消息说荆州刘表被袁绍说动,秘密派出了一支队伍想要偷袭雒阳。

阿备当机立断,带着一千安民军精锐南下,埋伏在刘表军的必经之路上,将其全部歼灭。

这还不算完。

刘表害怕消息走漏,一路行军皆低调隐秘,就连刘表手下诸多将领太守都不知道。阿备从俘虏中得到信息后,当即将计就计带着队伍继续南下。趁着城池不明真相、守备空虚,派贾诩骗开城门,一举拿下了荆州的北大门、历史名城宛城!

“我放你们离开,你们帮我给刘景升带句话。”阿备走上前,亲自给宛城守将松了绑。金色的晨光之下,他的面容带着佛一般的和蔼,两只眼睛闪着温润的光,“神州一统,指日可待。休战止戈,以和为贵。若能共赴,生民同庆。不然……”

阿备骤然撩起眼皮,话锋一转,每一个字都带着铮鸣的金戈之声:“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先礼后兵,杀气逼人!

然后,阿备也不管那些被放走的宛城守将会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面积,也不理南边的刘表将如何辗转反侧惴惴不安,将贾诩、苦哂留在宛城守城之后,便带着赵云和一千安民军又连夜赶回了并州。

在并州的大帐中,连日奔波连口热水都没混上的阿备终于有机会洗了把热水脸。

他取下烘着热气的棉布面巾,突然笑了起来:“算算时间,袁绍这会儿估计刚得到我攻下了宛城的消息。他必定认为此刻我还在宛城,这边的防御自然而然就会放松。咱们不如趁此机会,打他个措手不及?”

诸葛亮、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等目瞪口呆:主公你已经半个月没有睡过一个整觉了!你旁边的典韦走路都在打飘了!你适可而止一点呀!

阿备想了想,艰难地后退了一步,商量道:“那我喝碗参汤再继续?”

众人顿时无语,但无语后又忍不住钦佩:就主公这个身体精力,如此异于常人,真是天生干大事的料!果然,主公这个职业不是谁都能干的,比不了、比不了……

最终,在各种软磨硬泡下,阿备成功获取了各位亲信的战斗同意。

仰头喝完了一大碗参汤,阿备一抹嘴唇,精神奕奕地点出五千精兵,奔赴了下一个战场——固原。

战斗的想法虽然是阿备临时起意,但战斗的地点却是他深思熟虑之后选定的。

固原——这个并州与冀州边界处的小地方,这个在之前翻遍史书都找不到的无名之地,从今往后将深刻地烙印在华夏的历史中。而在这个地方打响的袁刘大战,也将在千年后被各路军事家、史学家反复复盘推演。

袁绍与刘备对峙多年,互相之间也对战过多次。

袁绍这边兵士多,刘备那边地形险;袁绍这边经济好,刘备那边骑兵强;袁绍这边粮草足,刘备那边矿产富……总之,双方各有优势却又不足以碾压对方。

所以这多年来的对战,双方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打到最后,不论是下层兵士,还是上层的将领们,心里头都生出了一股疲惫之感。

哦,刘备那边又来进攻了?随便派人打打把他打退就好了。

当听到固原那边传来战报时,袁绍心里如是想的。他随便指派了一位将领过去,便又去处理其他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事情了。

但十多天后,固原那边却传来了战败的消息。

袁绍不由地皱起了眉头,觉得刘备这次的势头有些猛。想了一圈之后,袁绍直接指派了自己手下大将颜良前去固原支援。

杀鸡的确不需要用牛刀,但面对烦人的老鼠,还是下猛药一次性解决更好。

又对战线进行了一番部署后,袁绍便放心地返回邺城看望生病的幼子了。袁绍有三个长成了的儿子,长子袁谭,幼子袁尚,以及没什么存在感的二儿子袁熙。

因为幼子袁尚长相俊美,又与自己性格相近,袁绍对他尤其偏爱,有意让他继承自己的家业。

为此,他不仅在给儿子们封官的时候,直接将袁尚封成了冀州牧,而且还把对袁尚威胁最大的长子袁谭给直接过继了出去废掉了继承权。

长子袁谭:???我是什么大冤种吗?

如今听闻袁尚病危,前线的战事又并不紧急。两相权衡之下,袁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返回了邺城。

结果,他刚走到一半,就听说颜良被关羽给阵斩了;继续走到邺城,又听说援兵被歼灭了;才在邺城呆了没几天,又听说文丑死在乱军之中了……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等袁绍终于醒悟过来仔细研究了地图后,这才猛然察觉——坏了!中计了!

固原的确只是个名声不响的小地方,但却是袁绍方面防御阵线上一个微妙的不和谐的点。阿备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点,瞅准时机,一顿猛打,瞬间逆转了多年来的局势!

等袁绍终于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名不见经传的固原变成了大汉土地上的黑洞,诛求无厌地吞噬了一切靠近它的袁绍队伍。

而袁绍原本稳固的防线被这样一折腾,顿时如同断了线的珍珠般,分崩离析、各自为政,难以相互救援。

而最最重要的是,刘备的奇兵暗中从南边绕到了防线后方,一举切断了邺城到西边防线上的补给线。无论是兵马还是钱粮,短时间内都无法大规模地运到前线。袁绍防线上的兵马,立刻成了彀弓中的猎物、刀俎下的鱼肉!

阿备这招,就是南边的文章从北边做起,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虚实结合、因敌制胜!

袁绍都快要急疯了!固原丢失固然令他感到愤怒,颜良文丑的阵亡也同样令他痛心,但防线南端被包围的队伍才是他心急火燎、忧愤难眠的根源。

那支队伍,可是他主力中的主力、嫡系中的嫡系!一旦被刘备歼灭,他拿什么坐稳冀州之主的位置,拿什么继续争霸天下?

袁绍敏锐地意识到,这就是生死攸关的决战了!

正如当年他和公孙瓒争夺冀州,在界桥时的那一战。他必须得亲自去到战场,亲自指挥、亲自冲锋,才有可能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抓住那稍纵即逝的一线战机。

于是,袁绍力排众议,带着一支队伍亲自去回到了南线,要趁着刘备的包围圈完成之前将这支主力队伍带出来。

几万大军从南线返回邺城,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沿着太行山脉南下,一条是从武安县走。

而目前摆在袁绍面前的问题是:他该走哪一条路?

另一边,刘备阵营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袁绍会走哪一条路撤退?

这一次的决战,是他们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才寻到的机会。而这种规模的大决战,又绝对不存在分兵的可能性。他们必须得预判出敌人的行动方向,在相应的路线上设下包围埋伏,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而一旦预判错了敌人的动向,不但使自己这一方白白消耗了兵马钱粮,更严重的是耽误了珍贵的战机,使得放虎归山!

而到了那个时候,能够继续维持对峙已经是最好的局面,被敌人反扑被消灭才是最有可能的结局!

可以说,整个袁刘大战的关键胜负点,便在这一个抉择上了。

众人心里都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从清晨到夜晚,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刘德然、简雍、孙乾等人都聚集在中军大帐中,对着地图分析筹谋。将地理、天气、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全部考虑,期望能做出最稳妥的选择。

这边的人说,有确切的情报显示袁绍会走武安一线;那边的人说,走太行山脉更有利于有序撤退,袁绍一定会选的。

各有道理,争执不下。

阿备在旁边听完了所有人的分析,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他默默地走出了大帐,抬头望向夜空。

今夜是一个晴夜,没有那么多绵稠的云朵,整个夜空都被晚风梳理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万千的星子如同仙人洒下的甘露,在深蓝的夜空中闪烁着青白的光,既为单调的夜空增添了美丽的装饰,也为人间的困惑者指引着前进的道路。

大帐中的众人注意到了刘备的举动,也纷纷跟着走了出来,略微抬头,既眺望璀璨的星空,也注视星空之下的刘备。

“都说,天上的星辰与人间的万事万物一一对应,只要明白了星辰的轨迹,就能了解甚至预知人间的事物。此时此刻,我真想马上找个人来帮我观一观星,预测一下袁绍到底会走哪一条路,也免得大家心里一直七上八下不得安宁。”

众人听了,都不由地勾起了嘴角。

虽然大家都生长在崇信天人感应的东汉时期,但这么多年呆在刘备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也获得了很多科学思维。观星之术在他们眼里,早已褪去了玄学巫术的神秘面纱,变成了一门集导航、算术、天气预报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阿备转过头来,看向众人:“自熹平五年我去玄菟郡上任起,到如今也有二十四年了。这二十多年来,德然一直负责为我搜集情报、传递消息,帮助我取得了许多胜利。如今,德然给出的情报是袁绍会走武安一线。我当然不是质疑他给出情报。可是,我实在是无法说服我自己。”

“这二十多年来,从辽东到司隶,从凉州到并州,从雒阳到固原——大大小小的仗,我也打了上百场了。我有一种想法——不,我有一种直觉——袁绍不会走武安一线,他一定会走太行山脉!”

阿备骤然提高了音量,夜色中的双目比天上的星辰更加明亮。深夜的凉风从背后吹来,高高扬起了他赤色的披风,更衬得他如山岳般傲然屹立。

“这是一场豪赌。”阿备的声音如同金石,深深地叩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诸位,可敢随我而来?”

【作者有话说】

注1:某毛姓诗人的句子。

注2:作者虚构的地名。

第142章兴复汉室

阿备运用“围三缺一”的战法,故意做出包围圈未成型的假象,对着袁绍的南线队伍放出了一个缺口,让他们可以沿着太行山脉撤退。

袁绍那边毫无察觉,果然沿着太行山脉进行了撤退。

得到这个消息后,阿备等人都不由地长舒了一口气——他们赌赢了!

随后,阿备立刻调出之前在太行山脉中设下的埋伏,对着袁绍退兵围追堵截,最终成功地将其困在了石丘。

石丘不是什么大城市,只是太行山脚下一个小山头下的一个小村庄。袁绍几万大军挤在这么一块小小的地方,前路、后路全被围住,补给粮草全被截断。要路没路、要粮没粮,就连村里头的那口老井也时断时续。

阿备深知困兽之斗的危险,面对袁绍的数万大军,他围而不攻,每天只让人喊话招降。偶尔袁绍组织人手想要突围,阿备在将起打回去之后也不追击,只继续在不近不远的地方继续围困。

很快,数万大军便失去了斗志、精神崩溃,不时有人逃跑投降。甚至有几十人、上百人成建制地归降。阿备毫无芥蒂,照单全收。

袁绍的儿子袁潭、袁熙、袁尚听闻父亲被困,都各自带领兵马前来救援。但他们手中的兵马弱、身上的经验少,身边又没有大将襄助,很快就被关羽、张飞等人给打退了回去。

如此一个月后,阿备下令对石丘发起了最后总攻。

早已疲惫不堪的袁绍在惊慌中被亲卫扶上马匹,护送着向北逃去。可阿备既然筹划了总攻,又哪里能让他这样轻易跑掉?于是袁绍举目四望,只见到处是写着“刘”、“关”、“张”、“赵”的大旗,层层叠叠,如同催命的恶鬼一般,根本无处可逃!

慌乱之下,袁绍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开始往南逃跑。他逃着逃着,忽然见前方有一支运送粮草的队伍,顿时大喜过望,想要冲过去劫粮夺马。

可他刚冲到一半,一阵弩箭便如同暴雨般迎面射来。其中一支箭准确地射中了他的胸膛,并且将他的心脏直接射了个对穿。

在惊愕之中,袁绍跌下马去。天旋地转之时,他似乎隐约看见运粮队那边竖着大旗,上面用标准的隶书写着“诸葛”两个字。

诸葛?这世间何曾有姓诸葛的大将?

没想到,我袁本初竟然死在如此无名之辈的手中!

袁绍不甘,但很快便没了气息。

一代枭雄袁绍,便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

解决了袁绍这股敌方残兵后,原本有些骚动的运粮队很快平静了下来。一位青年骑马走到骚动处,询问刚才发生了何时。

青年虽然刚及弱冠,但整个运粮队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官职高低,都对他极为尊敬。

此人正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指挥着众人射弩的小队长将情况一一报告,又兴奋地举着弓弩道:“军师,你做的这个连弩真好用!没比普通的弩箭多用多少力气,威力却大上好几倍!刚刚那群残兵还没靠近我们,就全都被射死了!”

诸葛亮谦虚一笑,又询问了几个细节,便嘱咐道:“割下那些残兵的首级,带回去领功吧,动作快一点。咱们要尽快将这些粮草送到石丘,不能耽误了卫将军的大事。”

“是!”

于是半天之后,当阿备在诸葛亮的运粮队里见到袁绍的头颅后,直接惊讶得下巴都快合不上了。

而当他听闻了事情的经过后,更是仿佛看见摇着锦鲤尾巴的刘先主一蹦一跳地跑到诸葛亮的身边,各种赐福增益上BUFF。

好吧。

阿备砸砸嘴,无奈又好笑。总归是在保佑自家人,肥水没流外人田就行!

总而言之,还是要在心中祈祷一声:备门!

这一仗,袁绍死在诸葛连弩之下,许攸、淳于琼等一众文臣武将战死,张郃、高览等投降归顺。刘备方大获全胜!

休整了十日后,刘备大军挟着大胜之势,一路攻城拔寨,向着冀州的治所邺城挺近。

而就在如此危机的时刻,袁氏集团那边在干什么呢?

答:在争权夺利!

袁绍一死,靠着他的个人威望压下的继承者之争立刻浮上了水面。袁潭、袁尚直接翻脸,各自带着兵马打成一团。至于那个间接害死了自己父亲的刘备?他们不但不出兵攻打,反而竭力拉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