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还没感受到山雨欲来的气息,但是很明显,陛下身边的禁军更严格了。
但是有时候,许多事也并不是你都准备好了,就一定会发生。
八月初二,太子亲卫卢植飞马离京。
他带着太子的印信,直奔燕山脚下大营。
他要阻止今日的一切。
他也做到了,他将太子的口谕带给了步兵营一位副统领,趁其不备,杀了他。
他本人也被其他人拿下。
当这一切闹到了御前的是时候,那些本来被授意今日动手的将土们得不到消息本不该此时出手。
可这里头有的是别人的安排,他们的目标不是陛下,而是……其他皇子。
如果太子谋逆,导致别的皇子被杀了呢?
这个责任,就都在太子,反正太子谋逆,必死无疑,那么叫他多承担一些,又有什么不好呢?
所以还是有人动了,一旦动了,其他人也坐不住,或许有人是被迫裹挟进去的。
但是乱象还是发生了。
卢植到底来晚了。
事态比太子最初的预想还差,根本没有一两千人,真正响应的,也就三五百人。
也许其他人是觉得事态不对根本没动,但是如果按照费家和其他人的安排,此时在营地动手的是一半的兵力。
可卢植杀了邹统领,山下的人兵马就已经不可能动了。
如今真正出手的,其实都不一定是忠心太子的人。
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显,是皇子。
三皇子,七皇子,八皇子,十皇子,十一皇子。
是的,每一个有资格,有余力争夺的皇子都波及到了。
真正冲着陛下去的人没几个。
这算什么谋逆,这简直就是闹剧。
成年的皇子们身边都有侍卫,营地外围多的是禁军,这么几个人,除了伤到几个老弱,能伤到谁?
哦,伤到了十五皇子,也是十五皇子自已倒霉,受惊后跑反了。
别人都往陛下跟前跑,他不知怎么就反着跑,被砍了一刀。
很快,所有人都被拿下。
卢植被押送到御前的时候,大帐外头跪着很多人,没有看到什么尸体,但是却又确实有很多血迹。
他听到有人喊叫说十五皇子不好了。
十五皇子,贾妃的儿子。
陛下如今最小的一个皇子,八岁。
卢植此来已经是抱着必死的心,可他此时也明白,他依旧没能阻止这件事。
他苦笑了一声,仰头看天,心想殿下,臣对不住您,看来您预想的最坏的结果还是发生了。
陛下震怒,而卢植没想到的事还在后头,比如他带来太子的印信,本意是要阻止这件事的。
可现在,就是太子谋逆的铁证。
后头的一切事,就很顺利了。
陛下燕山狩猎遇刺,刺杀的人,是东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