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此,我合理怀疑,莉莉安曾经是恶魔仪式的祭品。”
娜塔莎:“至于她和伊丽莎白·米勒的关系……我很抱歉,山姆,但她们确实是一个人。你是对的,史蒂夫,莉莉安曾经是人类,我从一个南非记录者的手中找到了她母亲罗蜜·考夫曼的资料,不仅如此,我还找到了罗蜜·考夫曼和奥匈帝国路德维希大公的合照照片。”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悲剧。”
第14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旁观视角的好处,就在于能抽离地看待事物的发展,捕捉当事人未能发现的细节,从而串联、推演出事情发展的完整经过。
史蒂夫是这样,莉莉安也是这样。
但相对于史蒂夫试图从“伊丽莎白”的过去证明莉莉安曾经或许可能拥有“善良、无辜”等人类定义中美好的品质,莉莉安本人的侧重点则更简单粗暴。
她就想弄明白自己的过去。
而当莉莉安看见伊丽莎白将枪口对准复活的路德维希大公时,所有的一切便有了答案。
路德维希大公是个巫师。
出于某种目的,也许是为了复兴奥匈帝国的荣耀,也许是信邪教信得走火入魔,也许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总之,他集齐了三件能够召唤恶魔的圣器,诱骗未经人事的处女将她们献给恶魔,生下拥有恶魔血脉的拿非利人,也就是所谓的“神子”。
在他的设想中,这些神子们应当继承恶魔的力量和人类的肉身,拥有可供挖掘的无穷潜力。通过操纵这些非凡的神子,他和他背后的利益集团能够拥有掌控世界的力量,成为“天神”。
很美好的设想。可惜现实并不遂他愿。
他献祭了这么多的姑娘,却只有一个罗蜜·考夫曼成功怀上并生育“神子”。更令他失望的,是这个孩子并没有展露出丝毫恶魔的天赋。于是他默许考夫曼带着孩子逃离欧洲大陆,远渡重洋,去到北美。
但路德维希大公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漠然。或许他还是对神子心存幻想,一直派人暗中监视这对母女,期待奇迹的发生。然而,他没料到,所谓的“奇迹”,一等就是四年。
对恶魔的恐惧还是压倒了母性,再加上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抚养孩子着实不易,考夫曼将伊丽莎白送入教堂。不仅如此,她还将伊丽莎白的身世对神父一一阐明,引来了教堂驱魔人的瞩目。随着伊丽莎白一天天长大,她身上的异样也逐渐现象,神父不得不在她羽翼渐丰前将其扼杀。
可过于血腥的“净化”仪式还是刺激到了考夫曼,她在绝望和纠结中选择违背神父,带走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竟也出乎意料地,在被剖出心脏后依然活了下来。
路德维希大公对此非常满意。
——神子终于展露了她的天赋,是时候将祂带回祖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