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晛北方十几个州县都缺粮,往后几个月若是蒹葭关的对战继续,他们还是要越过边境前往洱河冒险。
半个月后,兵部差夫再次乔装进入洱河。却发现洱河州府明令不许农户将粮食卖与大晛人。好在这项禁令并非新出,已经存在了十几年,在两国关系交恶时就会执行,洱河农户为了用家中多余存粮换取其他所需,不听禁令者依然有。
因为九皇子下令,州府组织了打手在各州县巡查,禁止将粮食卖给大晛人。
差夫中有擅长吐谷浑语的,大家重新伪装为远道而来的吐谷浑商人。元骥和领队商议,从大晛境内运来布匹和盐夹在吐谷浑特产里,以物易粮。
领队此前并不认识言骥,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同伴不仅熟悉大晛北方边境州县的民间作物交易,还知道多条大晛民间商人常走的路线和接驳点。有他在,他们这些军户出身的人能在大晛境内运来受北滦人欢迎的东西,换到粮食。
还有他身边跟着的那位姓李的小个子,虽然体力不像是从军之人,但头脑实在灵活,一百多人买粮的账目全部交给他,他能算得毫无差错。蒹葭关打了几个月,他们这群人在粮草补给上出了狠力,每次都能供应上谢将军派来的人,完成任务离不开这两个人。
眼看春去夏至,北地气候终于渐渐变得暖热起来,此后的行动虽然还有地方北滦兵的威胁,但好歹不用山林间受冻了。
建康城中,青溪宅的老仆每日走一趟城中的鸽坊,去看看有无北地寄给主家的信。
赵执收到元骥的第一封信时,蒹葭关正在对峙。第二封信寄来,洱河地区的几个州县已经在九皇子的明令控制下陷入紧张。这种情况下,以物易物几乎是唯一能筹到粮食的办法,赵执很赞同元骥的办法,庆幸自己当初派人北上的决定。
前任大理寺卿致仕后积压的公务全部落在赵执头上,他日日早出晚归,早朝之外,大半时间都住在大理寺官衙中。
前线对峙日久,长熇军虽然暂时收不回蒹葭关,但北滦虎狼似乎也不能南下。都中人不再惊慌,夏日到来,城中渐渐恢复了热闹的生气。
黄昏时分,赵执忙碌之余正啜饮一杯味道略苦的茶,门口的书吏递进来一封书信。
书信打开,最后的署名只有一个“拓”字,信以旧友的身份邀请赵执黄昏时分鹤鸣楼一叙。
赵执看到手书的瞬间并未想起来眼前这个“拓”字代表的是谁。等啜完杯中的茶,突然心里微微一惊,拓跋,北滦的国姓!他有过来往的北滦皇族,只有拓跋虎文。
门外等候吩咐的书吏看赵执准备起身,进来问要不要给大人备车。
赵执将瓷盏“咚”地一声往案上放住,面目冷淡地回他:“不用备车。我有些私事,骑自己的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