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2 / 2)

一盏万川 秋水色睫 1044 字 3个月前
🎁美女直播

以上这些都是得天时地利的大晛粮仓,龚让非常熟悉。

李秾看他面相和善,便好奇问道,“龚主事,你说的这些地方,你都亲自其地看过么?”

“下官在入朝二十三年,在户部十六载。户部掌天下田土赋税,因公务所需,以上这些地方下官都去过。”

李秾在心里默默佩服,这位龚主事外表虽不起眼,却称得上真正的见多识广。

赵执在旁边突然问道:“龚主事,青龙江两岸沃野千里,在元庆年间确是大晛产稻米最多的地方,不知近年可有变化?”

这是问到关键的地方了。龚让回答:“禀大人,近年来确有变化。自绍元初年朝廷彻底放开海禁后,交广两地民众出海之人倍增。世代耕种的农户之家,十户倒有六七户青壮年皆出海谋生。青龙江两岸成片的田地无壮劳力耕种,导致撂荒。去岁,青龙江稻米已只有少量输送外地。”

李秾脱口问道:“这是什么原因?”,随即想到,这恐怕是出海所得之利要远高于田地耕作。

赵执:“乃是因出海所得之利远高于田地耕作,交广两州沿海的码头上船工何止数万,就是一个普通船工两三月的人力钱,也已经抵得过一亩耕田一年之利。”

“大人说得对,确是如此。下官去岁秋收时曾前往青龙江畔,留在田畴之中的,所见皆是老弱妇孺居多。家有肥田,此地民众日子并不艰难,只是家中青壮长年在外,聚少离多,倒多生出不少事端。”

“那些撂荒的田土,真是可惜啊。”在李秾的家乡野川镇,山多土少,开荒不易,村民们恨不得将每一寸可以利用的土地都种上。“可是北方的州县又有那么多流离失所的百姓……”

“那些底层的百姓若不是生活所迫,终身都不会想离开故土。北方几个州县的流民一辈子都没听说过青龙江这个地方。”

李秾想起自己少年时路途流浪的事,便接话道:“也不是他们不愿意迁徙,许多流民还没有找到可以安身的地方,就已经丧命在半途了。”

“兄台慎言。”龚让谨慎地看了她一眼,“此处不是议论这些事情的地方,恐引起麻烦……”说着他又感觉到自己在赵执面前说这个话并不妥,于是悻悻地闭上了嘴。

“龚主事请宽心,在本官面前,什么都可以谈,我不是讳疾忌医之人。”

龚让点点头,但还是没有继续青龙江撂荒的话题。李秾看他这副温和谨慎的样子,想他应该是在户部没有什么地位,朝中说任何话都要谨慎,一旦说错话,就会有不可预料的后果。

她于是问起另一个问题:“龚主事,我大晛帝京人口逼近百万,虽然繁华富庶甲于天下,但皆不耕而食。我想请教主事,京师这百万人的口粮从何处输来?”

“元庆初年及以前,三吴、会稽和青龙江的米粮,皆由水运至达京师。绍元之后,三吴、会稽照样供应京中,不过另一来源却换成蜀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