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路过一个茶摊时,突然听到路边一群士子模样的人在议论朝事。因摊主忙于生意也顾不上他们,一群人在茶摊各抒己见倒是也不怕忌讳。李秾路过,无意中听到有人提了一声政事堂赵执,便装作休闲吃茶的样子,要了一碗紫苏饮在不远处坐了下来。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今岁四月八浴佛节过后,宫中减少对京师各大皇家寺院的供奉,有的减半,最近这段时日,有的干脆没了。太后娘娘笃信沙门,听说,她为了这件事跟皇帝陛下闹了矛盾,母子关系差点坏了。”
“城内外皇家寺院共有十几所,难道宫中竟会出不起供奉?我不信。”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怎么不信,我兄长在……这几年大晛四境天灾人祸不断,国库和内帑都已经耗光了。前年又打了扶南,哪来的钱?”
“所以陛下才批准设立政事堂?”
“政事堂不是陛下和钱相听信赵执的谗言而设的吗?政事堂不过才设立半年,赵执在朝中闹出的动静越来越大,我听说某兄家五叔在津税司本也没犯什么错,莫名其妙被罢了官,气愤成疾如今已是卧床不起了。津税司里大换血,进了好一批毫无家世的底层吏员,这些人什么都不懂,迟早要闹出乱子来。就这么半年,谁都没捞到好处。就是赵执,从大理寺擢升二品,直接进入中枢。就他一个人得了好处!”
“赵执不是元庆末年起兵造反的赵釴的侄子吗?反贼的子侄辈为什么还能重入朝堂?”
“他并非赵釴的侄子,此人是赵釴的亲子,此事在绍元初年就已坐实。赵铿死后,赵釴和嫂嫂私通,生下赵执,对外声称是遗腹子。叔嫂私通的事京中早已传遍,只是如今他身居高位,无人敢再说罢了。我看此人不伦不类,根本没有资格进入中枢。朝廷有一个尚书台就够了,何需政事堂!”
李秾听他们说得越来越离谱,忍不住回头看了看众人。看服色,应是弗用学馆的学子。
李秾正想转过去和众人争辩一下政事堂的所为。
“诸位,请慎言。”坐在外侧一位身材微胖的年青士子发言了。“我等士人皆希望未来能入朝堂,在街市茶摊之中议论政事,只要不惹得路人注意本也无可厚非。但请各位记住我学馆中的训导,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如此在背后议论他人私事,将赵氏身世拿在此公开贬抑,恐不是君子所为。”
他这话一说,众人倒是不好再讨论赵执的身世。
有人埋怨道:“赵执以年少而入中枢,才疏德薄却骤然身居高位,行事跋扈以致内外怨谤,你还帮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