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臣请写檄文!征召四方兵勇入京,此时送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御书房的印玺很快被内侍取来,盖在十几张檄文之上,由快马飞奔送出京城。大雾弥散,马蹄声消失在城门之外,仿佛也带走了大晛最后的希望。
“陛下,请立即调最近的丹阳水军入京!北滦人数虽众,但大江之上不擅水战,合丹阳水军、禁军、神武卫、巡防营与一处,或能与之一战,等到四方前来勤王。”
帝京虽然文臣居多,近年来鲜有领兵的武将,但不乏有识之士。祖亮在百官之前镇定沉着,坚决反对此时求和,加之想到求和之后被拓跋虎文处置的下场,重华殿上慌乱之间,慢慢也凝出了一股心气,众人不再如惊弓之鸟。
百官喧腾,赵执静静地站在群臣之中。李秾出京了,他最近整日的时间都花在政事堂中,忙两件大事。一是和身在北境的谢赓通信部置西北防务,二是彻查昌祐帝逝世真相,给薛亢和檀自明定罪。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今日大雾中的这两封沾着血的战报,彻底中断了帝京的一切。
一切是不是都来不及了,赵执想。
赵执突然意识到,远在许久以前,他费尽心血所做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改革商税充实府库,将收津税司入户部,这一切只不过是亡羊补牢
拓跋虎文生来嗜杀,一心南侵。多年前他曾乔装为行商在建康城中潜伏多时,登基之后时刻征兵演武。今日帝京之危机由来已久,并非朝夕所致。
如此则更为致命!既非朝夕所致,便非朝夕能解。赵执闭上双眼,吐出胸中郁积太久的浊气。
群臣乱成一团,说什么的都有,重华殿上如同煮水沸腾。
在个人的寂静中,赵执突然开始强烈地想念李秾。李秾现在在做什么?在读书还是赶路?
拓跋虎文是为建康城百年繁盛而来,而李秾和她的鹤鸣楼首当其冲。
那是被天下人视作帝京之最的天下第一楼,一旦建康城破,隳毁只在贼人一念之间。
李秾又要再一次……失去她手中的所有东西吗?
不,他绝不会让她再一次颠沛流离。
第169章大江为池
今日之危局从什么时候就注定了?是从大晛放任世家剥割民众以供嗜欲时?是从三代帝王只知权术制衡鼠目寸光之时?帝京百官足不出京纸上谈政之时?还是……是因为他在上都城和京郊的山口都没能杀死拓跋虎文,任他回国夺得大位?放眼整个大晛,竟没有一个人能察觉危机统战全局,贻误西北战机导致引狼入室……